三四线城市本身的住房投资投机需求较低,房价上涨主要受收入水平及人口吸引力偏低的制约。此外,三四线城市大多仍处于增量房市场的发展阶段,当销售不畅时,住房库存将再度增加,并反过来进一步增强房价下降压力。2017-2018年,受货币化棚改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房价补涨等因素的影响,二三四线城市房价大都累积了不小的涨幅,房价客观上也有阶段性下调的需要。2019年货币化棚改政策的调整,对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起到釜底抽薪的功效。住房销量的下滑,将推动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向下调整。 三、对策与建议 1.保持调控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继续抑制住房投资投机 在城市化大背景下,住房供求矛盾长期存在,“房住不炒”仍是新形势下住房政策的前提。从防范风险角度看,高杠杆房地产投资投机导致的债务危机,是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根源。要避免因短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整而放弃对住房投资投机的管控,甚至出台剌激或鼓励购房政策。 限购、限贷等行之有效的住房投资投机需求管控政策,仍应保持相对稳定。对住房存量与人口的大数据监测分析显示住房总量不足仍然是大城市住房市场的主要矛盾,住房需求管控政策没有整体退出条件。但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对政策进行微调,使得房地产政策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加强对各类信贷资金流向的管控,避免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针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大的背景下,如何避免各类信贷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领域,防范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杠杆与债务风险加大,也是当前宏观政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2.继续支持首次购房需求,合理支持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发展房地产市场的首要目标是不断提升居民的住房水平,其着力点之一则是支持居民家庭首次购房需求。继续支持居民家庭首次购房需求,通过构建完善政策性住房融资体系及缓解短期货币供求关系,改善首套房贷市场利率偏高的现象,切实降低居民首次购房的还款负担。 合理支持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适度引导住房消费升级。对于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买一卖一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应从制度上创造交易便利和给予税费减免。通过市场过滤机制的作用,这将使更多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3.稳妥推进经营性集体土地入市、期房预售、租购同权、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住房相关领域重大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职住学平衡和住有所居的目标。通过推进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性住房试点等土地供应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多主体供应的住房体系,满足多样化的住房需求;通过期房预售制度改革,降低房地产业融资杠杆和住房金融属性、保护购房者权益;通过租购同权改革,保护租房家庭的合法权益,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通过探索交通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区域一体化,提高住房存量利用效率,逐步实现职住学平衡。 大数据房价指数(BHPI)由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根据千万级的存量住房价格数据,利用最新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国际通行的重复交易指数模型计算。通过新技术的应用,BHPI力求更为贴近居民家庭对房价涨跌的真实感受。BHPI为月度存量房价格指数,指数样本目前覆盖了约142个主要城市和数十个重点城市的主要城区。根据重复交易指数模型的技术特性,BHPI仅监测存量住房价格变动,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变动不计入BHPI。BHPI为大数据挖掘研究前沿成果,数据仅作为市场研究参考,住房市场评价以政府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