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今天不再讨论美国,我只是说,当你的朋友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我觉得非常遗憾,中国不是孤独的国家,欧洲某种意义上跟中国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它是经典意义上的公共卫生的政策,是很难在流感期清零的。将来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得比较,为什么对于一个大流行病下面一个国家可以清零,这件事情今后可以讨论。我今天告诉你,中国不是孤独的,什么意思呢?欧洲也跟我们同在,今天陈教授就坐在这里,我觉得非常好。 欧洲现在的病例是非常低的水平,它也不允许再次蔓延。东亚国家,日本和韩国没有清零,但是他们的病例也是每天几十例、几百例,这个水平跟中国也是非常接近的,我的意见是什么呢?中国不是一个孤独的国家,世界上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分为两个世界,我记得很长时间我们的国家把世界划分为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现在世界上通过新冠疫情也是分成两个世界,全球化的未来,要用人类的智慧如何促进这两个世界的沟通,这是大的问题。今天欧洲提出来,整个欧洲已经全部通航,也对中国发出了热烈的邀请,你能不能帮我打开国门。中国现在非常犹豫,跟欧洲的兄弟关系非常好,外交关系也好,经贸关系也好,也很想打开,但是北京新发地的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使得现在在这件事情上比较犹豫。 我们都是做科学的,事实上我们无意于对政府决策方面做出任何的影响,只是从科学的层面告诉大家,将来世界之间的互相交流是必定的,包括新加坡,新加坡的疫情会慢慢得到控制。控制以后也会问中国,我朝你边境打开,你打开吗?他肯定会这么问,入镜以后还要继续隔离14天吗?是隔离7天还是14天?上一次我跟新加坡防疫的首席和他们疾控的首席在上海进行了交流,他们问我中国什么时候打开?我说中国现在疫情控制的最好,我们肯定是最后一个打开,所以我就问你新加坡什么时候打开?事实上这些控制的非常好的国家,东亚地区,韩国、日本、中国都是朋友,这些国家的边境如何打开,打开之后是不是要隔离?这些都会成为将来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最后我总结一下,目前世界的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清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人类的智慧就显得特别重要,世界根据疫情划分为两个区域之后,这些区域之间的交流如何进行?是我们下一步要慎重予以考虑的。曾光老师的提法,我高度赞成,中国会继续贯彻接近于零的新常态,这种接近于零的新常态,追求零的策略,将来的表现会在哪里呢?表现在中国的智慧,就是说你有没有办法让我们的经济不受影响,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多数国家经过最近一段时间都拼命进行了复工复产,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而且在常态化的生活当中,经济复苏,各方面都非常好。我们后面的一个问题,确实是秋冬季如果有输入性病例,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我们如何进行防控?前面有吴尊友教授的这些策略,中国的疾控、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已经做好准备,我觉得大家应该对此有充分的信心。在这种公共卫生的体系下,我们追求一个接近于零的态势,是可以非常好的维持中国的国民生产和生活正常的展开。 我就讲这些。 问答环节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老师。您认为病例控制在闭环里,人要回归自然,区域要开放,是吧? 张文宏:
必须有公共卫生体系在后面做保证,当我看到吴尊友老师每天眉头皱的很紧,我就有信心了。将来公共卫生体系的人每天都很紧张,我们医疗体系的人每天很紧张,今天我们开了一个医院的交流会议,所有的院长都很紧张,这就对了。将来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机构都会很紧张,但是我希望老百姓越来越放松。美国每天的比例是你的7000倍,人家的日子过的像花似的,人家还没有着急,像你的朋友这样在家里不敢出来,就被人家取笑了。所以,我觉得紧张的是防疫体系,医生,医院,公共卫生体系,老百姓应该遵从国家防疫体系的建议,在聚集的时候戴口罩,怎么样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在做好个人卫生的情况下,真的应该回归正常,再不回归正常最后导致人的精神都要崩溃,你只要想一想美国的病例是我们的多少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进行正常的生活。 美国每天7万病例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向全世界学习,世界也向我们学习,互相交流,这才是将来解决疫情的根本之道,世界只有团结在一起,我们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来学习我们,我们是怎么清零的,我们要学习他,这个国家每天7万例,一个纽约例数超过30万,是怎么维持它的经济在基本运行的,国家和国家之间,人民和人民之间应该互相学习,脱钩的办法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