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动态

旗下栏目: 动态 建材 趋势 市场

后疫情时代中国商业地产的转型趋势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2
摘要:经历了过去近二十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稳步调整阶段,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也大于2003年SARS。短期来看,市场整体

  经历了过去近二十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稳步调整阶段,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也大于2003年SARS。

  短期来看,市场整体量价均面临下行压力。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央层面“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基调并未改变。但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也使得各地方政府政策边际宽松的概率增加,因此房地产行业整体具有较强韧性,将逐渐回归平稳运行态势。

  后疫情时代我国商业地产的转型发展是行业必然趋势。在新的产业链分工、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下,商业地产行业有望引入长期外部权益资金缓释杠杆风险,有望通过专业运营不断提升资产内在价值,有望形成良性的投融资循环,行业最终将实现更高的整体回报率,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商业地产转型发展是当务之急

  从供需关系看,我国商业地产(本文主要讨论办公地产和零售地产)存量已高达约50万亿元,相比住宅率先进入了存量运营阶段;重点城市的商业地产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物业空置率上升明显。以办公物业为例,由于新增供应量较多叠加实体经济增速下降,导致需求端承压,2019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商业写字楼空置率持续上升。截至2019年底,北京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达到15.9%,上海达到19.3%,深圳达到22.0%,均为近十年最高值。

  从商业模式看,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目前以开发商自投、自建、自管的重资产模式为主流,尽管房地产企业持有大量的优质商业地产,但多为债务融资且盘活渠道有限。在国内经济整体降杠杆的环境下,历史遗留的高杠杆负债难以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来维系,激进的杠杆比例和昂贵的融资成本不断侵蚀经营收益,已对国内商业地产的可持续经营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商业地产的扶持举措来稳定市场、提振信心,但疫情无疑给商业地产增加了额外的系统性下行冲击。一方面,商业地产需求主要来自中小企业,疫情导致中小企业商业活动停滞、经营压力增大,减少或延迟商业地产的市场需求,空置率短期急升,并可能使得长期出租率和租金水平承压;另一方面,为应对疫情,商业地产的运营方纷纷自发减免租金。这些都导致商业地产经营收入的大幅缩水,投资收益降低,资产价格下行压力增加,影响投资人对商业地产的投资信心,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下降。随着行业加速分化,经营管理能力较差的商业地产将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后疫情时代,商业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凸显。首先,商业地产具有不可替代性。远程办公和共享工具的确是提高办公效率的手段,可以改进写字楼使用的灵活性、便捷性、效率性,但并不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不能完全取代线下的实体办公,后疫情时代集中办公依然是企业首选。对零售物业而言,人们在后疫情时代仍然需要线下体验、交流、互动的实体场景,这些都无法完全被线上服务替代。其次,商业地产是经营性物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服务,能够创造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属于价值投资范畴,并不违背“房住不炒”的原则,与住宅有本质区别。商业地产的良性运转和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疫情后的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快复工复产、提振消费、激发商业经济活力,有利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服务。因此,商业地产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的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产业链分工细化,行业金融属性增强

  后疫情时代,我国商业地产行业将会向能力导向转型,而不再是规模导向;竞争能力将从成本、规模、速度,转移到资本运作和资产管理。产业链将形成精细化分工,行业加速实现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三者分离,商业模式加速向合资、代建、托管的轻资产模式转型。

  实力雄厚的大型房地产商融资能力强,能够持续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和更好的土地资源,具备自持运营能力,因此未来还可以继续通吃整个商业地产产业链,成为全产业链玩家(Whole Industry Chain Player,WICP)。另外一部分开发商则将向专业的资产运营商或空间管理商转型,造就未来“物业开发+资产管理”的新王者。而更多的中小开发商,则必须集中资源做自己能力擅长的空间营造,将投资和运营环节的风险和利益转移让渡给更专业的机构。

  对于投资商而言,一方面可以委托专业的开发商代建物业,一方面为了抵抗风险和提升效率,需要委托具有更强危机应对能力的专业运营团队来管理商业物业。专业资产管理能力未来将进一步分化,商业物业的溢价将被纳入对运营商的绩效考核。

  在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三者中,如果开发商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把“故事”讲出彩,就可以成为重要的产业模块提供商(Very Important Module Provider,VIMP),主导产业链的资源组织活动,否则投资商或者运营商将掌控产业链的主导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肯定会出现更专业、更具影响力的商业地产投资商和运营商。实力一般、缺乏差异性的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将成为通用模块提供商(Common Module Provider,CMP),随时可能被替代。

  行业的新商业模式势必带来投融资模式的改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商业地产和金融业归于一个大行业类别中,实质上就是认可了商业地产的金融属性。欧美商业地产中的投资商和开发商是分离的,商业地产的金融属性也因此显现出来。

  今天海外市场的模式就是明天国内市场的模式。我国商业地产的未来在于把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把低活的不动产变成高活的金融产品。在后疫情时代的商业地产投融资模式中,重资产的部分将由成本更低或期限更长、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资金来持有,行业的金融属性会更强,或者说金融资本在整个商业地产“投资-开发-运营”产业链当中的影响力会更大。

  可以预见,和海外成熟模式一样,未来行业前端——投资端的主体将从原来传统的房地产商变成保险、房地产基金等金融机构;在开发端将会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现有的诸多中小房地产公司未来可能主要扮演代建的角色;后端会转向存量运营,对于整个投融资体系来讲,会形成大量的存量资产,通过专业运营商高效的经营管理,收益通过稳定的租金来体现和提升。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有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因此优质的商业物业存量资产未来可以通过CMBS、REITs等资产证券化方式,设计成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实现投资退出。概括来说,未来国内商业地产投融资的新模式,就是前端金融资本加大投资、中端专业机构强化运营、后端资产证券化促进退出。

  产业链前端:加大金融资本投资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