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动态

旗下栏目: 动态 建材 趋势 市场

张文宏:中国进入"动态清零"新常态 可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3
摘要:张文宏:中国进入

(原标题:张文宏:中国进入“动态清零”新常态,人们已经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张文宏:中国进入“动态清零”新常态 人们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original)

“清零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可能是零”,7月12日,在“财经前沿2:如何应对疫情常态化”线上论坛中,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上海专家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如是表示。

上海专家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他谈到,目前疫情防控中,最紧张的应该是防疫体系,医生,医院,公共卫生体系,老百姓应该遵从国家防疫体系的建议,在做好个人卫生的情况下,真的应该回归正常。张文宏介绍,大多数国家经过最近一段时间都拼命进行了复工复产,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而且在常态化的生活当中,经济复苏等各方面都非常好。

而对于目前国内出现的零星输入型病例,张文宏表示,输入性病例在中国的管理是闭环策略,所有输入性病例都在管理的范围内,不能把它算在疫情里面。他说:“在这种情况下,闭环管理里,病死率是零的情况下,如果把输入性的病例排除在外,中国现在是没有病例”。

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文宏:

输入性病例在中国管理是闭环策略,所有输入性病例都在管理的范围内,不能把它算在疫情里面。我现在每天还在上班,每天在定点医院查房,到现在为止输入性的病例400多例,但上海这个城市就像没有病人一样在正常运行。像这样输入性的病例,在中国现在的管理模式里等同于没有病例,这种管理叫闭环管理。所有的输入性病例如果都在闭环里面,这视为零。因为它在闭环里,跟整个社会隔绝了,不要把这样的病例当做病例,不要说400例,上海即使是4000例,在我的闭环里也不是事。

现在中国到了这个阶段,很多人在关心新药的问题,我当然也很关心,因为我也在做一些临床。但上海400多例病人里,在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医疗药物问世的情况下,病死率已经都是零;北京治疗了300多例病人,病死率也是零。在这种情况下,闭环管理里,病死率是零的情况下,如果把输入性的病例排除在外,中国现在是没有病例。中国没有病例,后面的态势是什么?我非常同意曾光老师的看法,清零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可能是零,北京就告诉你,不可能是零。但是,按照中国的策略,我们总是可以让它变成零,在北京出现两例病例的时候,我说北京没有问题,很多人说我太武断了,现在一个月内北京没事,为什么有这个信心?因为武汉可以清零。曾光老师讲的在中国清零的策略是最划算的,这么划算的策略其他国家为什么不采取?因为其他国家清不了零,如果要清零要下极大的决心。

我说中国跟美国之间,在检测能力方面,在武汉大检测之前,中国的检测能力没有美国强。在武汉是不是要检测,大家有过争论,因为在这之前,美国的检测能力比武汉要强,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美国检测的量很大,但是它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也就是说,一般的情况下,扩大检测量对控制疫情是有用的,但是美国不行。

美国和中国的差异在哪里,你认为是体制的差异。今天坐在这里的大多数都是科学家,我们最终要回到科学,从科学的角度考虑,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就是社区管理的能力,就是你能不能进入每一个单元实施到检测和清零,事实上他们做不到的。检测了不隔离,这种检测是没有效率的,所以在所有的数学模型里都有个效率的问题。但是在我们历史上,没有一种我们已有的经验像中国的武汉和北京效率上可以做到接近百分之百,现在在武汉做到百分之百,实施了清零。我说句实话,我不知道中国其他省市是怎么跟武汉进行交往的,但是至少上海对武汉、北京完全开放,只要给我一个绿码,不管你是从哪里来,我们是完全开放的,因为我相信它应该清零,包括北京。因为中国在武汉清零以后,无论是哪个城市,总归会有几例出来,因为没有最终实施清零的策略,清零的策略里需要整个社会给予极大的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一直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是可以认为中国进入一个新常态。如果中国一直接近于零,我就可以认为,中国在新常态下,在国际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一直有输入性病例的情况,中国有可能不断地会有散发的病例出来,我们可以动态地维持在一个清零的水平,所以这时候疫情已经结束,中国再做大量的药物实验、疫苗的研发就失去了机会。

在世界大数据的会议上,我在这种语境下提到中国疫情结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百度的总裁彦宏提出来大数据在药物的设计和疫苗的设计上做了很大的贡献,我说非常同意,但即使是这么快,现在它的速度也没有跑得过中国的传统智慧和城市的管理。也就是说现在疫苗出来,对中国来讲,对世界来讲,对我们是一种储备,中国的疫苗在高发地区做实际上是尽一种社会的责任,中国始终会奉行一个接近零的策略。让新常态下,整个城市在正常运行,将来有可能会上来出现散发的病例,也有可能是天津,北京处理的方法可能会成为模版,但是先一个城市处理起来,可能会比北京更为熟练,因为有北京的经验在前面。北京疾控处理的能力这么强,进行了这么大规模的扩大检测,而且是有效的扩大检测,美国的扩大检测对疫情的控制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因为只检测不隔离,中国的扩大检测,北京一个月300例,一天也就10例,换句话说,美国现在的疫情是中国的多少倍呢?是中国的7000倍,美国的人口是中国的1/5,再乘以5,美国就是中国的35000倍,在新常态下,中国已经回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复工复产的环境。

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很焦虑,有的人说一清零就焦虑,为什么?我记得疫情如火如荼,而且直接奔着群体免疫的方向去了,这是英国先提出来的。事实上现在很多国家都直接奔着群体免疫去了,英国是首先提出群体免疫的,但是它现在也否定了这个,英国今天的疫情控制的是非常好的,它每天就几百例,这个几百例对这个医疗体系来讲根本就无所谓,因为这个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中国北京和上海700多例,北京新发地300多例,上海400多例,一例都不死,某种意义上这个病的严重程度,在中国不比流感型肺炎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每天英国几百例,为什么还要采取戴口罩?因为他知道,如果放得太开,有可能会诱发第二次的医疗挤兑,而且英国现在完全是老龄化的社会,英国的老龄化社会程度比中国还要厉害,它的平均寿命比中国还要大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欧洲是老龄化的社会,英国现在的病死率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但是现在非常遗憾的告诉你,泰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哈萨克斯坦病死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印度病死率也低于2%。世界上老牌的帝国主义,西方医学的发祥地,病死率远远高于新加坡、高于印度。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自动停止了群体免疫的策略,控制的非常好。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