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明认为,国内外信用卡市场的差异并不是消费客群的不同习惯带来的,“以前认为中国信用卡的人群跟国外不同,现在我反思,可能只是我们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或是我们对信用卡的理解跟国外有差距,随着这种差距的逐渐缩小,表现出的信用卡人群特点会越来越趋同。”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繁荣,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最近五年中以惊人的速度蹿红并占领市场,互联网信贷对传统信用卡业务的挑战之说由来已久,但张明有不同看法。 “互金产品和银行信用卡产品其实是共同培育了个人信用环境。”张明举例,没有信用卡的基础体系,包括客群基础、IT技术、信用评估技术、信用资产底层政策、监管政策等的铺垫,蚂蚁花呗这类互联网信贷产品不可能走到今天,而这类互金产品又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流量等反哺了中国个人信用的发展。 “互金和传统信用卡在某些层面的竞争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张明表示,比起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了更多的优势互动。 如今,中信银行信用卡已跟BATJ等很多头部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并从早期的导流合作变成了深度地共同经营。 2019年,中国信用卡行业已经走上了不同的阶段,开放创新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从三年前开始,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已经开始了核心系统改造,正在打造“云架构”,即开放式系统,为其他中小银行提供信用卡IT技术和业务的代运营,最晚将在今年年底正式上线。 对话结束后的午饭时间,中信大厦的食堂里,来往的大都是90后的面孔,食堂的餐桌上四处都贴着中信银行内部“金点子”活动招募广告,鼓励所有中信的员工为业务提出建议。 这家传统股份制银行,其实也很互联网。 挑战与未来:客观看待风险波动 今年以来,中国信用卡行业的不良率攀升问题凸显。 “若信用卡行业风险不随经济周期波动,那就是我们远离了社会经营环境,我们认为这是经营理念上存在了问题。”张明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信用卡的风险波动都属于正常现象。 “国内信用卡不良上升,要追求其根源,如果并非是过于冒进的发卡策略、营销策略、风险策略等引起的,而是每家银行都有的、随着经济周期发生的成熟波动,那这要客观看待,这让我们反思、并解决在不良率较低的时期发现不了的问题。” 他坚信,当下仍然是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一个良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认为从业者要坚守四条底线:风险底线、合规底线、客户服务底线、与合作伙伴共赢的底线。 “如果你坚守了这四条底线,暂时的风险波动,我认为相对来讲是个好事情。” 关于贷后阶段,张明谈到,目前信用卡行业的确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的催收行为确实有待改进,另一方面,催收行为本是借款人与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交往行为,近几年却在舆论的发酵下逐渐被妖魔化,增加了催收难度,甚至有可能侵害正常的金融系统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中国信用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应该是我们的主要职责。”张明呼吁,“中信银行对信用卡行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们也希望解决好目前信用卡行业面临的短暂的问题,与各行各业共同维护好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 (提示: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转载或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请慎重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