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唱响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南通之歌,南通网(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4
摘要:启东圆陀角 黄 海摄 典型示范,建美城市会客厅 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沿江生态修复保护的标志性工程。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就是

唱响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南通之歌,南通网

启东圆陀角 黄 海摄

典型示范,建美城市会客厅

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需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沿江生态修复保护的标志性工程。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就是我市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的典范。

每到周末,家住新城区的市民袁蕾蕾都要带着孩子到五山地区转转,在狼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骑单车,呼吸带着草木芳香的空气;在江边的林荫道漫步,听涛声拍岸……

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五座山临江而立,山形秀美、草木葱茏。五山及沿江地区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江岸线14公里。这里曾是景区与港口、企业、民居犬牙交错,破损的道路、灰蒙蒙的码头、飞驰的重卡……脏乱差的形象与紧邻的新城区形成鲜明对比。市民望江叹息,“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

产业质态落后、环境污染威胁、生态空间受挤,港城矛盾收窄了生活、生态空间,也限制了产业、城市发展。“既要建好黄金水道,也要打造绿色走廊”“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面对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新一届党委政府做出庄严承诺。

在充分研究论证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2016年12月,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作为贯彻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实际行动和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

两年多时间里,五山及沿江地区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拆迁民居和非居2508户,腾出并修复沿江岸线5.5公里,7公里沿江岸线全面完成生态修复,全线贯通并对外开放,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去年成功获批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实现“山畔嬉江水、江上揽五山”的生态修复效果。

初秋时节,搬迁中的狼山港区不再喧嚣,往日堆成小山似的硫黄、矿砂不见了踪影。而在下游通海港区,一年前搬迁至此的集装箱分公司今年1-7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9.7万箱,同比增长62%,接近转移前老港区一年作业量。南通港还将放弃接卸硫黄、煤炭等污染严重的货种,推动在横港沙现代化散货作业区开拓粮食等清洁货种市场,推动矿石向沿海转移。港区整体搬迁,腾出了宝贵的岸线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也为港口事业发展赢得了更大空间,困扰多年的港城矛盾得到化解。

如今,五山以及绵延其间的林地,构成镶嵌在江海大地上的巨大翡翠,一泓江水依城而过,将翡翠滋养得愈发温润。越来越多市民为这个“城市客厅”感到自豪。国家统计局南通城调队调查显示,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为98.3%,满意度为93.8%。

“两年多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数十次深入一线指导,着力突破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环境提升、拆迁拆违等重点难点问题;建设者们反复打磨方案、精雕细琢;崇川区、相关部门倾力配合、全力保障……”作为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的亲历者,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成宾深感成果来之不易。

城里一片苍翠,城外同样绿意盎然。我市出台《长江两岸(南通段)造林绿化规划设计导则》,实施沿江大规模增绿、高品质植绿、抢救性复绿,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长江沿岸植树造林6600多亩。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功能完备、效益多元的生态廊道为长江母亲河带来了勃勃生机。

唱响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南通之歌,南通网

推动转型,提高产业含绿量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市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高产业的“含金量”“含绿量”。

质态调优,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为破解“化工围江”困局,2017年以来,我市累计关停化工企业超200家,沿江地区一律不再审批、新建化工项目。近期,又下发《南通市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实施方案》,明确严禁在长江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2020年底前,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退出或搬迁,化工园区内的企业进行逐企评估、分类处置,凡和所在园区无产业链关联、安全环保隐患大的企业依法关闭退出。

家住通州区通灵桥附近的居民清晰记得,2017年9月,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印染企业的厂房轰然倒下。在随后的两个月里,11家污染企业全部拆除。此前,这里数家企业存在私设暗管、偷排废水等环境违法行为,屡屡触犯环保底线。政府部门重拳出击,群众拍手称快。

海门科技园曾规划为以化工、印染产业为主的工业集中区。近几年,园区发挥紧邻上海张江科技城的区位优势,主动调整发展定位,把精细化工区压缩至不到园区四分之一的面积,把原本用于化工、印染产业的空间调整用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创业创新生态圈,引进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留学归国创业人员,已有150多家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产业调高,需要打造具有南通标志、领跑全国的产业集群。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坚持不懈狠抓项目建设,全力培育壮大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去年“3+3”产业产值突破万亿。

3月12日,首艘国产极地探险邮轮在海门下水,这是继去年交付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国产首制2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40万吨级矿砂船等多件“大国重器”后,我市在船舶海工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市正以“龙头企业+龙头项目”为抓手,推动船舶海工产业向特种船舶、高技术船舶、豪华邮轮、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领域转型。

结构调绿,需要树牢高质量发展导向。我市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好项目。目前,天楹环保、万达锅炉等环保企业在国内已占据一席之地,恒科新材料、华峰超纤等优质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一串串“绿色音符”在江海大地律动,南通正在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最美乐章。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