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创新,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 在这个春天,在这个江海交汇点,又有一件“大国重器”横空出世,那就是江苏启东制造的造岛神器“天鲲号”投产首航。放眼今日之中国,创新发展的热潮方兴未艾。蓝鲸一号、天眼、大飞机、国产航母……一个个大国重器的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世界赞叹。创新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气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那么,创新为什么要被放在第一位,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创新,企业赖之以赢 在长江入海口北岸,曾坐落着32家造船企业,一些企业因为不注重创新,缺乏竞争力,一度跌入低谷,陷入停产。然而,就在同一个地方,江苏启东中远海工通过自主创新,制造出了世界第一的国之重器——希望一号。该项目因此与神七等一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给启东中远海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创新的力量。 大家熟知的格力电器,连续13年产销量领跑全球,跻身世界500强。从一个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格力何以能异军突起、一飞冲天?两个字:创新。从当年的质量保障“好空调格力造”到巨额投资“格力,掌握核心技术”;从早期的“先付款后发货”营销变革到实施品牌战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正是创新,铸就了格力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这启示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企业要赢得市场,不能只靠拼资源、拼价格,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创新,地区赖之以进 曾创造举世瞩目“蛇口模式”的蛇口工业区就坐落在深圳的南山区。2015年,南山就遇到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南山的未来,要对标的城市样态是英国金融城、香港中环,还是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南山毅然选择了创新发展的模式,打造中国硅谷,成为世界级创新之都。短短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南山,每年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1/4,创业苗圃、创客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已从星星之火扩散成“燎原之势”。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从2012年的15.32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27.7亿元。正是创新,成就了南山今天爆发式、跨越式发展。 发达地区的发展依靠创新,欠发达地区更需要依靠创新来实现“弯道超越”。贵阳,一个西南边陲的山城,从2014年到现在,一路赶超,唱响大数据发展强音,完成了从“老少边穷”到“中国数谷”的华丽转身,拥有了16个大数据产业基地,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贵阳成功实现“弯道超越”,依靠的就是大数据的创新应用。 这启示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个地区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国家赖之以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创新能力不强仍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短板,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被称为“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而在设计这项工程时,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的核心技术就掌握在荷兰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手里。果不其然,在与国外公司商谈时,就遇到了百般刁难、漫天要价的问题。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万分危急之下,国内一批顶尖的工程人才来到这里,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研究创新、探索实践,终于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顺利完成。超级工程的背后,必然是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究竟创造了多少个“第一”、打破了多少项“世界纪录”,几乎难以统计。但可以说,港珠澳大桥从无到有、再到惊艳世界的过程,就是当代中国矢志创新、突破瓶颈、砥砺前行的一个精彩缩影。 这启示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国家要强盛, 创新必须先行。 同志们:创新,则企业赢;创新,则地区进;创新,则国家强。面对“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拿出自主创新的志气和骨气,敢于担当、勇于超越,解答好创新发展的“时代考题”,让中国号巨轮装上“中国创造”这个强大引擎,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宣讲人是启东市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指导老师:吴延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