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行期间,一些示威者会在警察赶来前拆掉路边的护栏扎成三角阵,或搬运一切可以拆卸的市政设施封堵道路。与警方对峙时,他们会撑起雨伞或游泳浮板,并且不断挑衅。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发现,几乎每处示威现场都有一些蒙面人在不断高声呼喊,同时指挥围攻引起其怀疑的路人。在己方力量占优时,“勇武派”往往会更加嚣张,他们会向警察投掷砖头、铁棍等物,甚至围攻落单的警察。 连美国《纽约时报》都认为,香港的示威者是有组织的。该报在最近一期名为“认识一下香港年轻示威者”的视频节目中详细披露了这些身着黑衣、其中一部分人还未成年的“抗争者”是如何组织、集结以及在示威现场配合、冲击的。一个名叫Ken的年轻人白天在杂货铺工作,晚上瞒着父母,在网上购买头盔、护目镜等“装备”。每当周末示威活动开始前,有类似于“地下机构”的组织者带着他和一些同龄人去一家酒店,该酒店被称为“安全屋”。这里有示威前线的医护人员以及组织方的人员代表。在“安全屋”召开的每次会议上,都会给每个参与前线“抗争”的“勇武派”分配不同任务。Ken的任务包括向警署或者建制派议员办公室扔掷鸡蛋、石块,以及实时监测附近警力部署情况。许多像Ken一样的高中生将所谓的“抗争”视为“真人版”电子游戏。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有了新身份,由于缺乏判断力,一些年轻人甚至以此为荣。 也有“勇武派”在一次次的暴力活动中迷失了自己。香港有线新闻台最近在一期节目中采访了一名年轻示威者。他称,在工作日没有示威时,他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而现在,他“已经忘了当时走出来是为了什么”。 “勇武派”看上去并不担心攻击警察会造成舆论上的被动,因为有“独媒”(《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港独”媒体)帮忙洗白善后。25日,一辆警车在沙咀道被暴力分子堵截袭击,几名警察遭众多暴徒用长铁枝等武器攻击,在生命受到威胁且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一名警员掏枪向天射击鸣枪示警。其间,一名“市民”跪在警察前要求不要开枪。在未脱离危险的情形下,这名已经受伤的鸣枪警员用脚将“市民”推开。于是,一些示威者在Telegram上大肆传播被截取的视频。“独媒”将其作为“弹药”,把焦点对准“警察举枪”和“踹倒市民”,故意忽视警察当时被围殴的凶险处境。 除了歪曲报道进行煽动炒作,大批“独媒”在激进示威者破坏现场时还充当“情报员”。他们穿着印有“PRESS”的反光衣,身处大批记者中间,眼睛却紧盯警察的部署以及内地媒体的动向。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曾在示威活动现场亲眼见到一名记者在Telegram群组中为暴力分子通风报信。 记者注意到,在最近的示威中,有越来越多的暴力分子脱下黑衣混在人群中,伪装成“无辜市民”。每当警方对非法示威活动实施清场时,这些所谓的“市民”就会站在围观的人群中,或上演悲情“保护示威者”,或大声咒骂执勤警员,演绎出一部“激起民愤”的戏码,制造外界对香港警队的敌意。 他们的主子是谁? 示威者一直称“没有大台”,即没有统一的策划组织者。真的是这样吗? 23日晚,示威者发起“香港之路”活动,组织方声称这是自发活动,参与者只通过社交网络讨论区和Telegram等方式讨论行动步骤。Telegram上可以隐藏用户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因此参加者并不知晓彼此的身份。 但在“香港之路”活动开始前,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发现Telegram群组里出现了谷歌表格,实时统计每个集合点到达多少人、缺多少人。 每当举行新的集会,就有人在Telegram上成立新的“公海”群组,对特定活动进行协调指挥。23日晚,相关群组就在实时更新动态。当示威者在铜锣湾商圈街道两侧成一列排开后,线上群组提示喊哪些口号。当有较多外国游客经过时,群组管理员会提示将口号从粤语换成英语。 在线下,也有身穿西装、戴着口罩的人在现场指挥,有人称这些人看上去像是议员。他会随时告诉示威者何时喊口号、何时打开手机电筒光、何时将手机举过头顶并挥手向路人致意。看似一场“无大台”的活动,却处处安排周密,线上线下配合娴熟。 “我觉得‘没有大台’不是真的。”香港资深大律师汤家骅日前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认为,示威者背后一定有人提供资源。他们表面看起来很分散,但其实组织性非常强,并且很懂得如何利用民众的情绪、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说一些人在示威现场做了令公众无法接受的事后,第二天就会有一些年轻的男男女女出来道歉,说‘对不起,我们昨天过分了’。但明天他们会接着做同样的事,这就是他们的策略。” 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也持同样观点。他整理了一些有关香港乱局的资料,其中一份资料是按日期排序对6月初到8月14日反对派煽动的暴力事件进行归纳。“一共42起,如果有人告诉你,这都是自发性行为,你信吗?”何君尧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说,60多天里有这么多规模较大的游行活动,“没有总指挥,没有人做统筹,没办法做到”。 资深评论员郭中行7月在香港《文汇报》撰文称,这些暴力活动“无大台之名,却有大台之实”。他认为,这个大台“不显于众”,反对派也有默契地进行隐藏,令市民都以为这场风波真的是自发的。“靠几个讨论区、几个群组、几个网主,就可以有策略、有资源、有设备,甚至连立法会地图都有。没有大台这可能吗?”这篇文章的标题点破了玄机:“没有大台,黎智英向谁‘述职’?”据港媒报道,“祸港四人帮”之一、壹传媒创办者黎智英曾在7月赴美“述职”,与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等高级官员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