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操控手术机器人也来了:6月27日,在中国电信5G的配合下,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在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通过远程系统控制平台,与嘉兴市第二医院和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同时连接,交替操控嘉兴和烟台两台机器人自动手术,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在媒体的报道中,“多远的距离都归为零,感觉就像自己在手术室里做手术一样。”田院长如此感叹5G技术的力量。 而作为5G首批试点城市的成都,也在带动着四川的5G以及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5月14日,中国电信就协助华西医院龙泉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共同进行“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会议”。成功开启全国首次运用5G网络进行多地连接远程会诊及手术指导,华西医院肺超声纤支镜手术的高清画面直传遂宁、龙泉两地,为两地医生进行远程手术示教。 可以说,这些尝试对于解决区域间医疗资源不平衡、提高医疗资源使用能效具有积极意义。 5G医疗普及还需解决相应瓶颈 在医疗行业有一句话:人命关天。任何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都会特别慎重。5G在医疗领域的落地实施,才刚刚起步。目前看到的与5G技术融合的医疗手段,多是相对容易实现的手术演示、手术指导、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 第一,在现有阶段,5G基础设施铺设是5G医疗规模化的最大瓶颈。高频段的5G信号因其较大的传播耗损、准光学特性等特征,基站建设密度远高于4G时代,对电力供应、运营成本提出更高要求,要实现“全覆盖”显然还需要时间。 远程医疗帮扶的受众更多是在偏远山区或是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更会落后于一二线城市,如果基站的建设密度不够,就会在无形中影响远程协助的质量。 因此,怎样科学合理选择基站布点、怎样协调建设成本与社会收益之间的考量,正是5G+医疗在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5G+医疗如果想真正走向商用,行业还需要明确新的风险分担规则。 比如,医疗机构、设备厂商、通信商多方同时介入到一场医疗手术中,责任的划分就成了新的问题,相应规则还需要出台政策指引。 比如,万一网络突然出现问题导致医疗事故,该怎么办?现场应急预案如何设置?事后责任如何分担?行业规则、政策法规都需要跟上技术发展,帮助规范引领发展轨道。 第三,远程医疗的推广应用,也需要解决协作多方的收费模式问题。 在4G网络环境下,中国规模化应用远程医疗的情况并不普遍,常见的远程医疗具有公益性质,多是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组成医联体,开展远程会诊。当5G赋能远程医疗,相关医院、运营商之间的费用收取模式,应该需要进一步完善,设置通行规则,使得对应价格维持在「可承受范围内」,能让更多病人真正从中获益。 4G时代,更多的是4G与用户的结合,互联网和用户手中的智能设备迸发出了更多的火花,也推进了产业的进步;而到了5G时代,则更多的是5G直接与产业的结合,眼下的5G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还在摸索更加合适的载体和方式,只有找到了合适的赛道,才能让5G真正赋能于各行各业。 天虎科技 温彦博 尚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