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王玮丽)继国内4家运营商获颁5G牌照后,6月25日,中国移动联合31家合作伙伴发布了42款5G商用终端,称首批万台5G终端将于下个月上市。伴随着消息发布,这两天,南通通州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涛的电话响个不停,“我们已经跟多个国内主流手机品牌达成合作,产品进入装机测试阶段,还有品牌不断找上门来。”今年,经市科技局推动实施,通湾新材凭借前沿创新成果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立项项目,成为全市13家获立项企业之一。 “通湾新材”研制的是专用于5G手机的背板。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块板,它和普通手机背板有何不同,又为何成了各大手机品牌争抢的“香饽饽”?答案依然绕不开5G这个时下热门话题。 5G的一大特征是信号传输速度更快,可以达到4G的100倍。“虽然5G信号容量大,信号穿透力却很弱。”周涛说,背板材料会直接影响传输质量。譬如在4G时代市场占有率曾高达50%的金属背板,就会对5G信号的穿透产生严重阻碍,未来将被淘汰。 5G时代,手机背板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各种非金属材料谁能脱颖而出?周涛分析,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材料中,曲面玻璃易碎不耐磨,散热效果一般;复合塑胶缺少质感且不环保;而另一种氧化锆陶瓷,因制造工艺复杂导致成本过高,产能也受限,满足不了手机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通湾新材”研发的纳米合晶瓷,不但不会阻碍5G信号的穿透,还因为强度高而兼具轻薄、耐磨、抗摔等优点。“目前手机行业在功能研发方面进入瓶颈期,外观上的差异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周涛说,纳米合晶瓷的另一个强项,就在于它可以被塑造成绚丽多样的颜色、纹理,外观表现力丰富,“玉石、大理石这类天然纹理,也可以呈现在手机背板上,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纳米合晶瓷背后藏着什么奥秘?周涛说,核心在于分子组装工艺,“就好比用砖砌墙,砖头怎么排列组合,决定墙体最终的坚固程度”。分子组装也是这样,通过一定的外部条件干预,让无序的分子排成有序的结构,从而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这种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处在前沿领域,分子组装的概念问世不过十来年,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真正应用到民品上的更是难以找出第二家。 先人一步的创造,是多年沉淀后的厚积薄发。周涛长期从事纳米材料、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有着跨学科的积累和丰富的产业化工作经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公司首席科学家沈同德则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由他们带领的研发团队,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已申请5G手机外壳材料相关专利3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新型实用专利8项。 5G已来。在新一轮变革中抢占到风口的“通湾新材”,受到了各大手机品牌的普遍关注。而纳米合晶瓷背板具备的免烧结环保注塑工艺,也使得大批量高效生产成为可能。“每块纳米合晶瓷背板的平均售价约80元。”周涛说,随着市场导入工作的铺开,预计今年公司可生产合晶瓷手机背板200万片,实现销售额1.6亿元。“今年,我们还是专注练好内功,做好品控,明年将迎来一个全面爆发期。” “全球手机保有量约30亿部,按照24个月的迭代期估算,每年将有15亿部手机换新。”周涛说,从4G商业化的时间来推算,5G的商业期至少将持续7-8年。拥抱5G时代,通湾新材全力以赴,目前已建成5G纳米陶瓷研发中心一个、1500吨产能的纳米合晶瓷喂料生产线一条,建立手机背板全制程注塑生产线3条。“下一步,我们计划在通州湾示范区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5G产业园,围绕5G手机开展天线、滤波器、射频前端芯片等新产品的研发,计划利用5-8年的时间,突破年产值100亿元的大关。” 周涛透露,目前,公司已经通过市科技局建设运行的南通市高企培育线上服务平台,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虽然我们还是初创期的企业,但手握自主创新成果,我们有信心成长壮大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中的中流砥柱。” 以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为重点,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逐一了解企业高企申报情况、企业运行动态和存在问题,并为申报企业提供一站式在线预诊断、网上模拟申报和专家答疑服务。截至目前,已有800多家企业接受线上咨询服务,513家企业进入高企培育线上服务平台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