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变革、经济趋势转变、非银行企业的竞争等诸多挑战,贸易及贸易金融的发展处于全球性不确定状态中。 全球的贸易及贸易金融发展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以保障未来全球贸易和贸易金融的稳健及可持续增长?
2018年5月23日,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在巴黎召开2018年度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发布会,为上述业内关注问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2018年是国际商会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十周年纪念。目前,该调查报告是世界上关于贸易金融的最权威行业调查报告,统计数据覆盖范围广,特邀稿件来自权威世界组织及机构的顶尖专家,包括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鉴于贸易是全球经济增长、繁荣及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力,2018年调查报告编委会决定重点聚焦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顺畅发展间的关联性,并将调查报告名称确定为《全球贸易:保障未来增长》。
为全面反映全球贸易及贸易金融的市场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各类新机遇及现实性挑战,并通过调查报告提出政策建议,2018年度编委会就调查问卷的设计、报告架构及内容的调整、特邀供稿机构等进行多次讨论。 与以往调查问卷不同,2018年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战略、演变、未来趋势及发展,第二部分则围绕贸易及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操作。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精心设计,2018年度全球各受访银行在战略及运营方面的观点反馈更为全面详尽,因此,本报告将对各银行的战略发展及各国的贸易促进措施提供重要的价值参考。
2018年度调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贸易及融资的宏观分析(包括全球经济展望、全球贸易及供应链、大宗商品融资等);
2.贸易融资数据及市场调查分析(包括国际商会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结果、SWIFT贸易流量情况及SWIFT贸易报文及7字头报文标准的升级、出口融资调查结果、出口信贷及投资保险、多边开发银行的贸易融资情况等);
3.贸易融资相关的监管与合规政策分析(包括监管趋势、巴塞尔IV监管对贸易融资的影响等);
4.贸易及贸易融资转型发展(包括贸易数字化、贸易及贸易金融数字化背景下的法律冲突问题、数字化福费廷、国际商会关于可持续贸易金融相关工作等);
5.重点国家聚焦(包括新加坡数字化贸易融资的发展情况、中国在贸易金融促进贸易发展方面的情况等)。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对全球贸易的有力推动作用,国际商会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十周年纪念刊特别专题介绍了中国的贸易金融及贸易促进相关情况,特邀了中国银行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供稿。
现将调查报告部分重要调查结果简介如下(具体报告可在国际商会官网https://iccwbo.org/publication/global-trade-securing-future-growth/下载):
一、调查报告覆盖业务范围 由于欧美等银行和国内银行的贸易金融部门业务经营范围有所不同,国际汇款业务基本上不在贸易金融部门处理,因此,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关于传统贸易金融的统计口径为商业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托收,不含国际汇款业务。尽管如此,在供应链融资部分,汇款相关的融资业务包含在内。
二、调查报告参与反馈情况 2018年,全球91个国家的251家银行参与了调查报告问卷反馈,与去年基本相当。西欧受访银行数量保持稳定,占受访银行的25%,拉丁美洲受访银行数量较去年相比大幅提高至12%(2017年3%),但亚太地区受访银行尽管占比22%,位居第二,但与去年相比下降最多(2017年30%),北美下降至8%(2017年10%),中东欧14%,非洲12%,中东8%。
三、贸易金融从业人员情况 贸易金融从业人员情况与上一年类似。155家银行对此进行了反馈。大部分受访银行(52%)贸易金融从业人员少于50人,23%受访银行的贸易金融从业人员在51-150人之间,16%受访银行贸易金融从业人员在151-500人之间,只有9%的受访银行在全球拥有超过500人的贸易金融从业人员。
四、贸易金融交易受理分布情况 就分布来看,贸易金融业务受理银行呈现高度集中的现象。小部分银行受理了贸易金融的大部分交易量及金额,其中,贸易金融交易总笔数的80%集中在10家银行受理,占受访银行的6%;全球贸易金融交易总金额的90%集中在13家银行受理(均超千亿美元),占受访银行的8%,且逾半数银行的总部位于亚太地区。
全球的贸易金融交易量及金额中位值方面,亚太、西欧及北美位列前三名。亚太地区在交易笔数方面位居第一,中位值大约为36000笔交易,几乎是北美地区的两倍,非洲地区的十倍。然而,有趣的是,北美地区在交易金额方面位居第一,是亚太地区的两倍(西欧第二、亚太第三)。
五、传统贸易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发展情况 1.供应链金融运营组织架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