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大力打造“创新走廊”,图为位于启超大道的中集智库。 林润开 摄 新会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以“云招商”“邮签约”等模式,促成总投资6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项目成功签约,并实现当月供地、当月动工的项目落地“新会新速度”。 新会区供图 新会区以广东中车公司为龙头,全力引进新型铝合金、微电子设备、高精度电气控制设备等配套企业,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林润开 摄 5月中旬,新会举行第二季度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暨“两看两比”活动,集中动工、集中签约项目共42个,总投资超341亿元。 张奕维 摄 4月28日,江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市委书记林应武在会上深刻反思,连问“四个为什么”,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以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积极拼抢、奋起直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新会区上下迅速行动,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区政府党组会议专题部署研究,全区各级、各部门主动对照“四个为什么”,查找薄弱环节,立行立改,重启经济复苏引擎。 “要深刻认识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新会区把握‘双区’建设历史机遇的重要抓手,是新会区强化江门经济发展主引擎功能定位的关键所在!”在日前召开的新会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暨工业投资促进大会上,新会区提出“五个聚焦”(聚焦短板抓产业升级、聚焦赋能抓创新驱动、聚焦品质抓企业培育、聚焦改革抓提质增效、聚焦项目抓有效投资),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聚焦短板 以“做优做强”抓产业升级 在司前谊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数百个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不锈钢水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让人仿佛进入一个水壶的大世界。 “从贴牌到创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抓住了五金不锈钢产业升级。”司前谊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燎勇告诉记者,疫情期间,该公司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不停工、不裁员,并保持“每月30个货柜”的产能且略有增长,成为司前镇不锈钢制品企业积极面对挑战的一个新亮点。 司前谊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新会区紧抓产业升级的真实写照。为了进一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会区聚焦短板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环节延伸,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 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方面,新会区全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帮助企业破解产品同质化、盈利水平低下等发展瓶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不锈钢、造纸和印刷等行业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跃升;鼓励企业抢抓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以“互联网+优质制造”模式,推进“制造+服务”协同发展,打通消费需求、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原材料供应等各个环节,以高质量的产品拓展市场新空间。 在做优做强三大主导产业方面,新会区以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中科院新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为支撑,积极引进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平台,打造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集群;以芳源、道氏等重点企业为牵引,着力引进关键基础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项目,推动新材料产业加速集聚;以广东中车公司为龙头,全力引进新型铝合金、微电子设备、高精度电气控制设备等配套企业,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聚焦赋能 以“转型发展”抓创新驱动 率先在江门举办县一级创新创业大赛,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5年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560万元,带动企业科研投入超10亿元;出台全市扶持力度最大的引才政策,引进的创新团队最高可获1600万元扶持资金,3年内成功引进10支高层次生物医药团队;举全区之力打造“创新走廊”,在寸土寸金的珠西枢纽新城,成功汇聚了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等多个创新孵化器…… 创新力量崛起的背后,是新会区狠抓科创载体、营造科创环境、强化科创政策带来的科创活力释放。 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更是推动新会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新会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正加快制定完善各类孵化器差异化的扶持措施,推动中科创新广场、未沃科等孵化器提速发展,力争中集智库成功升级为省级孵化器,吸引更多的创新企业、创新团队落户新会“创新走廊”。 同时,新会区大力支持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省工程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特派员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基地)等一批科研平台建设,为制造业在技术、工艺、产品、管理等多领域研发创新提供服务。 新会区优越的科创环境,带来的是企业在创新驱动上的源源动力。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广东省新型聚酰胺6功能纤维材料研究与应用企业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广东省重点人才项目;中集智库孵化器获批为孵化器省级运营评价B级…… 此外,新会区积极鼓励各镇(街、区)加强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的深化合作。新会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服务政策,重点探索柔性引才,通过“星期天工程师”“季度专家”等模式引进海内外尤其是港澳的高层次人才,为新会区提供更多高端智力资源。 聚焦品质 以“树标提质”抓企业培育 在位于新会区会城七堡工贸城南区的江门星城游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城游艇)的生产车间内,到处是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为一艘长11.64米的双体机动玻璃钢材料游艇的完工交付作最后冲刺。 “在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公司的努力下,目前,我们已正常运转,100%复工复产了。”星城游艇总经理李新湘介绍说。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该公司主动开拓新市场,谋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品质是核心。纵观新会区工业经济,制造业重工占比低,上规模的企业少,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出口,因此,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抗风险能力弱。 “要突破这一困局,当务之急是落实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壮大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制造企业。”新会区委书记文彦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