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D峰会是金融专业媒体财视中国将对冲基金(Hedge Fund)、ETF指数基金及衍生品风险管理(Derivatives)整合到一起的投资盛会,主要专注于权益与量化策略的投资,同时也包括财富与资产管理、跨境投资和基金分销及运营等。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爆发,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并持续扩大传播,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欧美等主要经济体股市“崩盘”后,衍生品市场也发生了历史罕见现象,在经济下行和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资产配置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国内随着资管新规带来的制度重构、股市注册制的不断深化以及金融市场的继续扩大开放,私募投资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A股表现出相对于欧美股市更强的韧性,外资私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不变,资金大幅流入。在本土私募基金市场蓬勃发展以及外资量化私募巨头抢滩登陆的格局下,量化投资策略也有所改变,而作为投资与融资连接器的财富管理行业,亦将迎来新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由财视中国主办的“第九届HED峰会”于2020年06月11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得到芝商所、乔氏集团、雷根基金的大力支持,众多行业内的机构投资人莅临现场,还有来自银行、保险、资管、母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期货、交易所、信托、投顾等公司的嘉宾,总计约200人,共同回顾2019及展望2020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形势。 (会议现场) 财视中国CEO朱浩做大会开幕致辞:“对于疫情后的投资,首先要关注的是风险。第一,前段时间的‘原油宝’事件反映出投资者教育的缺失,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二,新冠使全球经济陷入萧条,而底层实体经济从正常运营到停滞、破产、消失再到重启,是一个成本很高、时间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硬着陆的风险;第三是利率,利率长期趋于0不利于投资,引发优质标的的缺失;第四,新冠引发了封闭的局面,每个国家都会思考产业回迁,自给自足的经济思维会逐步占上风。此外还有企业投资减少、债务大量上升等问题。这些都是后疫情时代投资时需要重点思考的。” (财视中国CEO 朱浩) 因海外疫情尚未稳定,工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和工银标准银行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师严瑾远程连线HED峰会现场,就“后疫情全球经济及市场展望”为主题展开探讨。在程实看来:“消费是由国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在这两个维度,中国的消费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方面,中国目前的国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大致相当,放眼全球都是较快的增速;另一方面全球正在经历中产阶级主力人群的更迭,但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两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投资观和消费观差异如此之大,所以随着主力人群的变化,中国正在迎来全球最显著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升。今年两会上提到1万亿特别国债,主要施力方向就是消费刺激,这对于中国的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维系都大有帮助,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所以两会后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都不错,尤其是中国消费行业的表现,这也是中国内生消费增长模式确立所带来的全球性投资机会。” 严瑾表示:“两会后,全球市场都期待中国出台一些刺激政策,但中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力度并不算高。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一季度GDP增速-6.8%,但二季度以来经济和金融市场开始恢复,但欧美经济体的经济低谷则出现在第二季度,所以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领先全球主要国家一个季度的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对疫情的冲击做出了比较充足的安排,所以政策力度上留有相当的余地,一来可以根据下一步全球疫情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二来为了更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可以利用领先状态来加强对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性调整力度。” (工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工银标准银行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师严瑾) 近年来,高净值人群在投资市场上备受瞩目,其投资行为被视为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风向标,他们的投资偏好也往往被投资者们当作资产配置的重要参考。市场在不断变化,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偏好也会随之改变。在“高净值人群资产长期保值增值途径”的专题讨论中,雷根(中国)控股副总裁周艳斌提出:“保值通常是选择一些稳定收益类的债券——如国家主权级的债券组合做稳定收益组合、以3-5年期收益或部分资金投资高回报股票以收益部分做风险博弈,底层债券做固定理财,上一层做风险投资叠加,以此提高收益,实现保值增值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意识到,把财产放在家里会造成贬值,所以开始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去挑选资产。这是比较明智的做法,机构只是指导、辅助的作用,投资者仍然要建立起自己的理念,基于自己认可的投资偏好去选取;借用机构的专业实现投资分散,借助个人信托基金的平台实现收益整合。境外信托基金除投资也有融资功能,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港股股东,可借助个人信托基金的设立实现投融资,灵活应对运转。” 乔氏集团首席地产金融专家张家瑞说道:“从业务实践角度来看,财富管理行业之所以对人群进行资产规模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掌握客户痛点,并总结出有代表性、独特性的客户群体,以便于今后更好地为同类客户服务,但是若财富管理行业仅通过资产规模的划分去对资产进行配置还不够严谨。每个人的可投资金量、可投久期,包括投资目标、风险偏好都是不同的。例如,1000万—1亿的资产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有一些共性。如果仅以资产规模的划分为依据对资产进行同样的配置,就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未来应该对此方面进行细致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客户的需求与痛点。” (圆桌讨论,从左依次为于亮、王荣、周艳斌、张家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