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2020年两会结束,给医保留下哪些建议?(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2
摘要:全国政协委员、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指出,互联网医疗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居家就医购药的需求,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药健康服务,医保支付方式创新却相对缓慢,医保在线支付还仅停留在试水阶段,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指出,互联网医疗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居家就医购药的需求,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药健康服务,医保支付方式创新却相对缓慢,医保在线支付还仅停留在试水阶段,影响了互联网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为此,他建议,在促进医疗、医药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我国应及时全面的推进医保在线支付,使医保支付与商保支付并行,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结算支付体系,解决群众挂号难、看病难、买药贵的问题。

  二、医保部门应动态调整医疗技术与服务价格

  随着药品与耗材加成的取消,医疗技术与服务成为诸多公立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建议,医保相关部门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目前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进展太慢,公立医院的经营面临着一定压力。”

  首先,一些医疗技术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应尽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张伟指出,很多技术被发明出来之后,由于没有纳入医保,高昂的价格使很多病人无法使用这项服务。她建议,医保目录应该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在固定的时间统一调整,尽快使老百姓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

  其次,医保部门也应该根据医疗技术的综合成本确定服务价格,不能让医院用了技术之后“做一例亏一例”。“如果持续亏钱,支出大于收入,医院逐渐便没有动力引进新技术了,而这不利于长期的医疗创新。”她建议,医保部门应深入调研,全面评估医疗技术的引进与使用成本,制定合理价格,让医院能可持续地使用新技术、为老百姓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推进罕见病医疗保障“1+4”多方支付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洁指出,一些罕见病已经有药可治,但是价格昂贵。为提高罕见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她建议逐步推进罕见病医疗保障的多种支付方式机制。

  为此,她提出了“1+4”机制:“1”是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121种罕见病的相关药物,逐步纳入医疗保障,进入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或在政策容许的请况下,进入省级统筹范畴。“4”是建立罕见病专项救助项目、统筹安排慈善基金进入罕见病支付机制、引导商业保险进入罕见病医疗支付机制以及罕见病患者要支付力所能及的医疗费用。

  长护险制度建设要“更公平”

  一、推进长护险建设,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认为,推进长期护理险建设,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姚卫海建议,各地要加强顶层设计,对筹资渠道、保障体系的构建、适用人群的申请和评估、护理的实施与结算、监督与评价等进行充分论证,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护险制度。

  二、在城市与农村同步推进长护险试点

  我国目前带有全面保障性质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均已实现城乡人群政策全覆盖。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局长于鲁明认为,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以解决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照护为主要目标,今后在扩大中不应有盲区。由此他呼吁,按照统筹城乡政策框架的原则,在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中同步推进长护险试点。

  数据显示,未来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在速度、程度方面均会超过城市,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长护险试点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均等化为顶层制度设计原则,参照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做法,按照统筹城乡的原则扩大试点。”于鲁明建议。

  三、促进商业保险参与长护险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张琳指出,制约长期护理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筹资问题。长期护理保险以基本医疗保险的形式难以持续开展下去,需要全方位的筹资体系,商业保险公司必须尽快参与进来并成为主要提供者,以减轻基本医疗保险的负担。

  对此,张琳建议:一是对于购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税收优惠;二是建议政府推动民政部、卫健委、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成立课题组,制定统一的长期护理等级标准指导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则建议,建立社保商业保险共享的长期护理数据库。她认为,商业长期护理险的发展,依赖于长期经验数据的积累、模型验证和产品的迭代,成功的商业模式短期内很难建立。若想得到更准确、客观的保险分析数据,各家公司自身积累的数据明显是不充分的。由此,她建议政府牵头,组织保险行业协同建立长期护理数据库及共享机制,助力商业保险机构进入长护险领域。

  医保制度要“更优化”

  一、加快医疗保障立法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认为,医疗保障事关14亿人民健康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国家企业医疗服务、医疗保险业务,跟三医、患者密切相关,跟社会文明人心安定密不可分,必须要依法推进。尤其是医保目录的制定与调整、药品集中采购、如何支持国内和民族医药产业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规划与法制化。

  民革湖北省委会副主委、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教授、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也呼吁加速医保高位顶层的立法进程。他认为我国医疗保障法律法规不仅滞后,而且法规体系非常不充分,亟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医保涉及14亿人口,数百万个机构,千万个从业人员,医保基金撬动的相关技术产品和资金约有十万亿左右。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复杂的系统,如果在国家现代化治理当中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肯定不利于医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让医保由单纯购买医疗服务向购买预防服务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呼吁,制定长效投入机制,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医保结合,使医保由原有的单纯购买医疗服务向购买预防、康复等综合型医疗服务发展。

  “现实情况表明,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国家在医疗上的投入,可以减少治病成本进而增加人民效益。”何伟建议,应提高预防投入,构建医防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应制定长效投入机制,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医保结合,使医保由原有的单纯购买医疗服务向购买预防、康复等综合型医疗服务发展。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