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2020年两会结束,给医保留下哪些建议?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2
摘要: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位列热词榜第三位,其中“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网民最希望改善的民生领域。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为期8天的全国“两会”正式结束。

  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位列热词榜第三位,其中“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网民最希望改善的民生领域。

  作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基本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的高覆盖率与高报销率使其成为医疗健康领域重要一员。尤其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带量采购”迅速推进,医保已成为带动“三医联动”改革的“排头兵”。

  那么,在医保领域,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都有哪些关切与建议?健康界从医保内容、支付方式、长护险、医保制度建设四大板块梳理相关议案提案,帮您更好理解医保领域的热点与难点。

  医保内容要“更周到”

  一、建议医保目录保留乙类OTC药品

  两会召开前夕(4月29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计划将9类药品排除在医保目录之外,其中就包括乙类OTC药品。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珍宝岛药业董事长方同华认为,乙类OTC药品一直在医保目录、基药目录中占有一定比例,患者的认知与接受度都比较高,医保纳入一定OTC类药品可以满足我国医疗临床需求、减轻患者医保压力。为此,他建议国家保留乙类OTC药品,重新修订医疗保险制度建议稿,取消第八条中“乙类OTC药”将不纳入《药品目录》的规定。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也建议维持非处方药现行医保政策,他认为,与处方药及甲类OTC药品相比,乙类OTC药品更符合医保药品“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这一遴选原则,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保基本”功能定位的最好体现。

  “应高度重视非处方药在我国医保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非处方药医保支付政策。”肖伟建议,不能简单地把非处方药“一刀切”调出医保目录,部分非处方药经长期使用,确认为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的品种,应当可以依据法定规则和程序进入医保目录,避免因为是非处方药而不予报销。

  二、完善城乡居民高血脂门诊用药保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经过调研发现,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高血脂在预防、控制和医疗保障等政策上却没有得到与高血压、糖尿病同等程度的重视。

  粗略统计,国家最新版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中,高血压用药共98种;糖尿病用药62种;而血脂异常用药仅13种。“血脂管理是目前‘三高共管’的最大短板,”霍勇指出。对此,他建议:

  一要参照“两病”政策保障血脂用药,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对血脂异常的参保患者门诊发生的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对基础用药的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要达到50%以上。

  二要将针对高血脂的创新用药纳入医保目录,结合患者的危险分层管理,解决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血脂用药需求。

  三要做好与现有门诊保障政策的衔接,对已纳入门诊慢性病或特殊疾病保障范围的高血脂患者的待遇,继续按现行政策执行。同时要做好与住院保障的衔接,进一步规范入院标准,推动合理诊疗和科学施治。

  三、将出院后的慢病随访管理纳入医疗服务项目

  霍勇指出,心脑血管患者出院后的随访管理,被实践证明可有效帮助患者管理高危因素,防止病程进展或事件再发。由此,他建议国家医保局及时将该项工作纳入医院的医疗服务项目中进行支付,合理补偿,激励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将患者随访管理常态化。

  具体来说,一是建议国家医保局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建立重点慢病患者出院后的随访管理体系,确定相应的病种范围、管理内容,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和支付体系,通过医保奖励或补贴的形式体现在医务人员的薪酬标准中。

  二是建议国家医保局建立的随访管理政策和补偿体制可鼓励医联体和医共体内共同开展患者管理,明确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间在患者管理方面的职能属性,分层合作,协同管理。

  三是鼓励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做好患者随访管理。建议提升远程医疗与医院慢病随访管理有机结合,利用中国目前相对成熟的区块链技术,打造互联网医疗慢病服务和医保支付等网络服务。

  四、将新冠患者院后康复医疗纳入医保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副主委、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指出,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尽管已经出院,但是受损的器官功能并未完全恢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永久的功能障碍和残疾。由此,他建议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医疗纳入医保,按比例给予报销。

  五、将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对现行养老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医养结合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思路。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呼吁,将设施完备、功能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重点将失能、失智、失独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和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这些人群的养老就医负担。

  六、增加基层乡镇卫生院用药目录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后南堡村乡村医生刘贵芳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基层乡镇卫生院和乡村诊所,清开灵、脉络宁等很多常用药品都不在报销范围内,“这导致部分患病老人基层看病负担增加,前往大城市看病又占用了本可以节省下来的医疗资料。”为此,她建议,医保政策能继续下沉到基层,增加基层乡镇卫生院用药目录,使基层民众受益。

  七、将儿童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伟指出,罕见病种类众多,儿童患者为数不少,患病儿童难以融入社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此,她建议逐步将儿童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减轻患病儿童及其家庭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八、将产后抑郁诊疗费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方燕发现,女性产后抑郁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对大部分家庭来讲负担过重,导致放弃治疗任由病情加重,进而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婚姻家庭的和谐。为此,她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产后抑郁诊治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医保支付方式要“更灵活”

  一、及时推进医保在线支付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