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5月美油WTI(美国西得州轻质原油)结算价出现负值。 这是石油期货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值结算价,全球一片哗然。 其中,金融因素固然不可忽略,同时,现货层面上石油供需关系的极度扭曲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发展和破坏力超出了所有人想象,欧美封城、封国,全球原油需求的30%被抽离,需求水平降至25年来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全球过去25年在原油供给侧的产能和投资突然没有需求支撑了,这是任何人都想像不到的。 2020年4月29日,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一家加油站。 石油行业面临的冲击尤其巨大。 4月1日,美国页岩钻探公司惠廷石油申请破产保护,成为首家在本轮油价暴跌中倒下的页岩油公司。4月26日,美国戴蒙德海上钻探公司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美国银行业纷纷设立持有油气资产的独立公司,直接参与油气企业运营,以防贷款血本无归。 我国油气资源禀赋并不突出,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石油生产成本在50-60美元每桶区间。在超低油价的冲击下,“三桶油”近日纷纷召开座谈会,商讨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新一轮石油危机正在发生。 如何转危为机?我国需要从战略高度考虑。 文 | 张龙星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油品事业部总监 编辑 | 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看看曾经的三次石油危机 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3美元,上涨了4倍。 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首次经济衰退,并促成了国际能源署(IEA)的诞生,西方国家开始重视与中东关系和中东战略。 危机冲击了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石油开始作为政治武器出现,1960年成立的OPEC从西方七姐妹油气公司手中夺回石油定价权,作为全球重要经济组织强势崛起。 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谢幕。此后,伊拉克与伊朗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爆发,石油日产量锐减,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 石油价格骤升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此轮危机后,石油战略储备重要性在西方得到空前重视,消费国加快发展替代能源,有意识压缩石油消费,加强本国及非OPEC国油气生产,世界石油供需结构开始改变。 OPEC影响力达到巅峰。 1990-1991年,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随后遭到西方国家制裁,伊拉克的原油供应完全中断。短短3个月,石油从每桶14美元迅速窜到40美元。 通过应对前两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充沛的石油战略储备、降低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加之,拥有了沙特这一坚定盟友全力支持,本次危机影响得以最小化。 IEA启动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为首的OPEC也迅速增加产量,稳定了石油价格。 OPEC在世界石油供应侧的比重下降、让出了定价权,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旗下的WTI和IPEC旗下的Brent(布伦特)崛起成为定价工具,国际油价的决定权从OPEC转为OPEC和国际垄断资本相互抗衡。 2 本轮石油危机有什么特点? 此前三次石油危机都是供给侧极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本轮石油危机则是需求侧与供给侧同时剧变。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导致需求侧急剧衰减,叠加沙特价格战的供给侧巨变,进而引发了油气全产业链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至今,如下图所示,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境内疫情作用全球。 中国严防死守,在最大程度上切断了传播途径,同时,也造成国内油品消费严重萎缩。中国抗疫所取得的成果给予全球市场足够信心,全球金融市场在经历了最初恐慌阶段后稳中有升,特别是大宗商品之王原油,在2月初下探底部后,在2020年2月20日之前走出的“七连阳”行情,凸显出市场对中国快速走出疫情影响及其后V型反弹的期许。 第二阶段,中国境外疫情开始作用于国际油价,OPEC+减产预期托底国际油价。 第三阶段,早前期沙特价格战,由于缺乏中国的高效管制与早期干预体系,欧美疫情爆发、不得不封城封国,供需双杀,国际油价数次探底。5月1日减产协议执行以来,叠加欧美复产复工利好预期,国际油价运行区间抬升。 需求侧坍塌使得3月7日爆发的价格战难以为继,4月12日,OPEC+减产协议达成,这场打了47天的价格战创下了闪电战记录。 欧美现在急于复工复产,确实是等不起了,需要尽快重启经济,但是需求侧难以V型反转,复苏之路并不顺利,而且美国“钟南山”福奇已经警告过早解封或导致不必要的死亡,阻碍经济重启。 在现货市场不得不解决的产供储运等现实问题面前,5月1日起,产油国协议减产与独立石油生产商主动减产成为本轮减产特点。相关数据显示,独立石油生产商减产力度反而更大。 如下图所示,全球原油库存快速累库,数据显示,全球原油库容短期见顶并非虚言。 全球需求跌至25年来最低点及负油价的出现,是本轮石油危机最大特点。 油气全产业链面临大考,并可能重塑。 上游,全面进入至暗时刻,特别是对勘探开发、油田服务行业伤害极大。低油价时代,勘探开发投资极大抑制,油田服务行业只能尽量压缩成本,转岗转型,安排富余劳动力。 中游,炼化行业面临前期高价库存,产品出路通畅与否问题。 下游,销售行业需要全力确保库容、销路与现金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