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这种“烂尾楼”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开罗的独特景观。不过当外地游客首次到访开罗看见这种景象,最常见的反应不是震惊便是诧异。而当你询问导游为啥上层的房屋看上去永远如此之空,很可能得到这样两种解释: 一是,当孩子结婚时,父母会再建一层给孩子当新房;当孩子的孩子结婚时又会往上增加楼层,最终,楼层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直到变成祖爷爷的烦恼。 二是,在开罗,建筑物在完工之前不必纳税,所以大家都尽量让自己的房屋永远不要完工。 只要不交税,没顶也没关系 (图片@eFesenko/shutterstock)▼ 管不了,索性不管了 面对这些“烂尾楼”的建设,开罗当局并非没有做出取缔行为,只不过缺乏严厉禁止的决心和动力,结果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 在1966年开罗当局首次注意到人民正在宝贵的农业用地上建房子时,曾颁布立法,绝对禁止再在农业用地上建造房屋。然而当时的土地被占用后,所有者从盖房子、卖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新政激烈反抗,政府便也只能作罢了。 私建房屋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经济圈 很多人在圈内才得以维持生活,很难完全禁止了 除非政府发钱 (图片@Vlad Siaber /shutterstock)▼ 70年代时,开罗又曾拟定了一些法律条文想要旨在遏制自建房的扩张,但又拖了几年,直到1983年时,“在农业用地上进行建设”才正式被定为犯罪。但即便已经确定了立法,这些法律也从未得到有效执行,反而加重了官员的腐败情况——他们接受贿赂,批准房屋建设。 1996年时,开罗又加强了对自主建设房屋的管控,决定对建设者施以惩罚。这也起到了一定效果,因为之后一段时间内房屋建设的速度减慢了。但没多久之后当局又懈怠了,许多小业主和开发商便又蠢蠢欲动起来。 主要是经济没改善 正规开发商的房子可能租都租不起 (图片@Stanislavskyi / Shutterstock.com)▼ 时间推进到21世纪,这些楼层已经越建越多,越来越高,在此期间开罗政府也萌生过全都拆掉、禁止再建的想法,不过并没有加以施行。尤其是自2011年埃及革命后,埃及再度经历了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在此期间政府权力几度重组,对地面的权利控制实际呈真空状态,小业主和开发商们又得以利用此机会扩张建设,如对房屋进行精装修、又在街边开商店、咖啡馆等等,已经把这些城中村自行配套得很完善了。 俨然是生活很便利的大社区了 (图片@eFesenko / Shutterstock.com)▼ 据估计,与2011年前相比,现在这些自主建设的楼房社区活跃度又增加了一至三倍,等到政府回过神来时,已经形成了居住人数众多的独特社区景观和文化,政府甚至在居民要求下在楼房内安排了基本的公用设施,如污水处理、燃气管道系统等。 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图片@leshiy985 / Shutterstoc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