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历了初期无视版权问题对全网内容进行聚合、分发的阶段,资讯定制类平台媒体主要通过版权购买和流量置换展开媒体合作,以达到信息聚合的目的。合作媒体主要包括中央媒体、地方媒体、门户网站、行业网站等,内容上覆盖了财经、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汽车、游戏等诸多领域,在为受众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充分满足了他们的长尾阅读的需求。 此外,自媒体也是资讯定制类平台媒体的主要内容来源,且大多资讯定制类平台媒体都通过在平台内创设自媒体频道,进行 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的内容生产。如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天天快报的“企鹅号”和一点资讯的“一点号”都通过吸引内容创业者与传统媒体入驻,生产专业性、原创性较强的内容,今日头条还通过“千人万”计划,通过内容变现,扶植优质内容生产者,进一步强化了平台生产内容的能力,实现了内容的多样化和专业化。 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用户所需信息的精准推荐也是资讯定制类平台媒体的主要功能。目前,算法推荐主要有三种类型: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基 于 内 容 的 推 荐(content-based recommendation)和关联规则推荐,算法系统经过不断迭代,基于内容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的组合而成的推荐系统最为常见。以今日头条为例,根据其公开的算法推荐系统显示,主要有内容维度、用户维度以及场景维度等三个变量。该系统的核心逻辑就是实现内容、用户与场景的匹配,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今日头条长时间为人所诟病的“信息茧房”效应是由于其过去的用户兴趣算法只采用基于内容的文本推荐算法,主要指向用户的过去,根据过去的用户习惯来判断用户的阅读习惯。一点资讯与今日头条不同,他们更推崇面向未来时间的推荐,而不是仅仅依据用户以前的浏览习惯,在面向用户的推荐手段上,一点资讯以用户的搜索动作为主要依据,定义“用户的主动搜索关键词是用户寻求的关联资讯入口”。 资讯定制类平台媒体基本打通了信息传播流程中的所有环节,不仅确保了信息的丰富,而且实现了信息的价值,充分彰显了在技术驱动下打造全产业链的强大优势。此外,聚合客户端以“信息价值”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将其他媒介视为传播手段,使得所有媒介都成为其可用信息源。内容生产与发布平台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聚合性的全面外延,即新闻信息与信息渠道的双重聚合。 2、基于网络社交类的平台媒体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类的平台媒体,最主要的功能是社交链接,发挥着社会关系建立与维护的重要角色。交互性是此类平台媒体的显著特征,也是吸引用户使用的主要原因。首先,微信的准实名性体现了个人的社交关系;其次,微信的好友来源手机通讯录、QQ 好友和陌生人等主要有三种途径。微信作为一款应用与个人社交通讯场景的平台媒体,天然属于强关系链产品,主要用于熟人聊天,但也可以构建弱关系链,即陌生人交友。 与微信所形成的较为对称的人际关系相比,微博和抖音通过对“博主”等陌生人添加“关注”所建立的就是一种不对称的人际关系。虽然此种社交关系相对较弱,但却极其容易将人际关系从熟人圈子拓展到陌生人,因而使得个人社交范围大大拓宽。总体上看,松散的社交关系使微博和抖音具备了一对多的大规模群体交流的能力。 基于网络社交类的平台媒体的信息传播侧重“即时化”的传播,信息的生产、发布、转载和反馈几乎是零时间或趋向零时间。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当一条信息受到关注或评论受到追捧时,这种信息流动模式就会产生核分裂效应。信息通过信息源的即时传播,大规模关注者的信息即时再传播,就有可能实现信息的即时扩散。 三、平台媒体的演变轨迹 自 1994 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三次浪潮,数字媒体产业也已走过了门户网站时代和博客时代,经历着从社交媒体时代向“赛格博时代”的转向。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的创建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第一次浪潮的来临。1997 年开始,以人民网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开始逐步创立并发展,新浪、网易、新华通讯社网站(后更名新华网)等中央级新闻门户与上海热线、武汉热线等地方门户逐步建立起来,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门户时代。 作为第二代互联网门户,博客网的成功融资带动 Web2.0 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时期,博客、BBS 等多种网络媒体形式得到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迅速提升,网民主导网络文化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大量网民从 PC 端转向移动终端,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使得门户网站不得不将中心转移到移动终端,抢占移动终端新闻入口。 2010 年 6 月,搜狐推出了移动新闻客户端,同年 10 月,腾讯移动新闻客户端在苹果商店上架,2011 年 3月 22 日,网易正式发布网易新闻手机应用软件。根 据 速 途 研 究 院 数 据 ,2014年第一季度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 模 已 达 到 3.78 亿 ,环 比 增 长6.78%,同比增长 47.66%。其中,腾讯、搜狐、网易的手机新闻客户端 分 别 以 22.51% 、19.93% 和15.14%占据了新闻客户端下载量份额的前三名,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而新浪新闻却只占了3.82%的市场份额。门户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用户数量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其沿袭了传统门户网站的特点,用丰富的内容和熟悉的网站风格提高用户黏性,另一方面,在传统新闻门户网站时代未能称王的门户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在用户体验、产品设计、内容生产模式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传统门户网站只提供“琳琅满目”的新闻,却很少从用户角度考虑这些内容是否是其所需要的,而到了手机客户端时代,新闻客户端除了推送给用户热门新闻和分类新闻外,还将选择权交到了用户手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内容的订阅选择。强化对新闻的评论和分享也是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力点,网友可以在客户端的新闻下面跟帖评论并进行分享。如“做一个有态度的新闻门户”的网易新闻提出了“无跟帖,不新闻”的口号,体现了网易新闻的用户评论和互动的特色,其分享功能打通了 QQ、微博、微信等社交渠道,且首创了态度截屏分享功能。 从 2009 年开始,Web2.0 的概念就逐渐淡出视野,SNS(社交网络服务)网站逐渐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崛起将中国互联网带入即时传播时代。2007 年以“饭否”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化微博产品开始出现,但中国微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则是以 2009 年一些国内门户网站开始强力加入为标志。自2009 年 8 月新浪推出微博产品后,新浪微博用户数以每周 50% 的速度增长,而2010年多起新闻标志性事件在微博引爆,并逐渐扩展到传统媒体,使得微博开始作为一股重要力量走上中国新闻业的发展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