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民路线的Gap,无论在价格上还是设计上,都不占任何优势。Gap在中国所面临的尴尬:论性价比拼不过优衣库,论时尚度追不上ZARA,只能靠打折揽客进店。Gap这么多年都没有做到像优衣库一样用高性价比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显得力不从心。 产品不占优的Gap,却在线上业务上抢了个先。2011年,其入驻了天猫设旗舰店,还于2014年入驻京东开设网上旗舰店(现已关闭)。 至发稿日,Gap天猫设旗舰店粉丝数达到811万。可这数字却远远比不上2014年才入局天猫的ZARA(2012万粉丝),以及2018年入局的H&M(1175万粉丝)。 对手太强,Gap在中国处处遇阻。而其真正的“逆势”,是从失去中国消费者开始。 一方面,时间太晚、扩张速度太慢,错失中国市场扩张的红利期。另一方面,其已经无法90后、00后消费主力军的个性化需求。 Gap多次试图改变,都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Gap的美式设计风格不太适合亚洲人的身材,质量问题也常受到诟病。产品形象老化以及定价较高限制了品牌扩张空间。 产品缺乏亮点,营销方式也不够积极。CEO品牌观察发现,Gap常年打折促销以减轻库存压力,但过度打折方式会降低消费者愿意购买全价商品的意愿。 在国潮强势崛起背景下,快时尚“争宠”不过。Gap陷入了商品滞销到存货积压,再到销售额下滑的死循环态势中。 对此,其首席财务官Teri list-Stoll也坦承,面对艰难的零售大环境,Gap品牌在产品和运营方面还需更加大胆的调整与突破。 很明显,接下来Gap在中国遇到的难题只会越来越多。还能扛多久,取决于其能否在失速前,跳出那个死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