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实人才培养锻炼。财政系统人才队伍不能一“选”了之,要建立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既发挥教育培训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又让人才在实践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要统筹整合财政系统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财政部有三家会计学院,还同六所财经院校建立了共建关系,部分地方财政也有一些培训基地和合作院校。要注重发挥这些院校的专业优势,利用好各类培训资源,围绕提升财政系统人才队伍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人才库分类培训需求,探索打造精品教育培训班次和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要加强各层次优秀人才交流。横向畅通财政部机关、各地监管局、部属单位,纵向畅通财政部与财政厅(局)的交流锻炼渠道,地方财政部门积极与下级财政部门开展人才双向交流。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财政厅(局)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跨地区人才交流,中西部地区人才在东部地区学习先进工作经验,东部地区人才在中西部地区锤炼意志品质。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人才交流。 要加大优秀人才使用力度。把优秀人才合理使用起来,既是服务财政事业发展,也是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要突出重点岗位历练,明确重点岗位具体职责,以及履职所需的专业、经历等要求,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在重点岗位历练。对于专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还要进行多岗位、递进式培养锻炼。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对重点岗位历练、交流锻炼、实践锻炼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在职级晋升或提拔任用上予以优先考虑,同时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国际组织推荐推送优秀财经人才。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加大选调生录用规模,为财政事业长远发展储备了接续力量,要加大培养力度,实行一把手传帮带制度,进一步优化人才梯次结构。 (三)健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要把“选种育苗”和“田间管理”结合起来,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关心信任与严格管理相统一,既给予优秀人才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增强人才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又强化人才监督管理,及时了解人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人才“成长档案”,对表现较差的调整出库。 激励约束的前提,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准确评价人才贡献。一要突出政治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人实行“一票否决”。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必须下大力气准确识别和评价,要拓展考察政治素质的手段,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接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尤其要注重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人才。二要鼓励担当作为。坚持多渠道、多维度评价人才,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鼓励和引导人才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营造财政系统鼓励担当作为的良好风气。三要强化结果运用。人才绩效评价与现行考核制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定期开展绩效评价,将人才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特别是对长期参加专项工作的人才,可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其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四)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见到实效。一要加强组织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党组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制度。健全党组联系专家机制,最大限度把专家人才集聚到财政改革发展事业中来。二要完善运行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着力构建党组统一领导下,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要集中现有力量,为人才提供工作、研究平台,让人才参与到重大研究、具体管理等工作中,并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借鉴运用其工作成果,增强人才成就感和获得感,提升财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三要健全实施体系。要抓紧研究提出落实《意见》的总体规划,制定“一库两池一室”建设的实施计划,研究完善交流锻炼、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配套制度办法。地方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财政部门加强上下联动,奋力开创财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本文为刘昆同志2019年11月18日在全国财政系统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略有删改。) 来源:《中国财政》2020年第1期
相关专题:智能财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