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进入厄尔尼诺以及全球变暖的大气候模式,给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2019年上半年,我国进入“北旱南涝”的天气格局,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降水频繁,个别地区水患表现突出。入夏以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形势减缓,一些水稻生产区气温高企,部分时段出现气象干旱,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入秋以后,我国南方双季稻产区出现较长时期的干燥天气,气温水平同比高企,江西、安徽等部分晚稻种植带稻谷品质受天气影响比较明显,一定程度上拖累晚稻单产。但总体来看,天气条件对总得晚稻生产影响仍在有限范围内。 从种植规模来看,2019年我国稻谷延续“双改单”的生产趋势,晚稻,尤其是相关的籼稻种植面积继续缩减,导致晚稻产量水平总体较2018年降低,但减少的幅度少于早稻。 近年来,我国稻谷生产水平总体表现稳定,综合各国内机构的预测分析数据来看,总产量水平在2.1亿吨左右,进口规模下降至350万吨左右,食用、加工等消费需求超过1.9亿吨,叠加约500万吨左右的水稻出口,总体消费不超过2亿吨,国内稻谷供需相对宽松。 2019年,我国稻谷市场形势一般,库存水稻的拍卖和流通,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且由于部分陈稻拍卖价格偏低,叠加季节性因素,造成一段时间内国内稻谷价格表现低迷,影响了市场购销情绪。入秋以后,新一季中晚稻逐步开始上市,但市场行情始终未能有明显起色。进入 12 月,国家中晚稻托市收购预案已经扩大至八省。据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110万吨,同比减少163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1460万吨,同比减少277万吨。虽然整体收购量水平不及去年,但托市政策的启动,是促使国内中晚稻整体收购进度提升,整体稻谷市场行情得以稳定。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