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产业强,零部件要先行!2011年,富创承担了国家02专项中唯一的平台类项目,实现了IC装备精密零部件国产化的“零突破”,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封锁。2014年,富创又获批承担国家02专项“基于焊接和表面涂覆技术的大型铝件制造技术开发”项目。据了解,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使富创在IC装备高端零部件表面涂覆技术上走到国际前沿,实现弯道超车。 为搭乘工业4.0的时代快车,富创“智造”先行。通过智能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实现零件柔性、高效、智能化生产,支撑国产整机企业研发、降低整机企业成本,同时形成的集成电路零部件行业离散型智能制造新模式,也已推广至光伏、数字医疗等精密制造行业领域,通过项目打造产业协作平台,带动上百种周边性辅助产业整体发展。 与此同时,富创已在美国硅谷设立公司,下一步将在日本和欧洲建立工程中心,站在美、日、欧的技术肩膀上,完成中国制造的技术提升。 精益求精,打破造船业“一轴难求”瓶颈 国之重器,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 曲轴作为船用发动机的关键部件,被业界誉为大船的“心脏”,对船舶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型曲轴的旋转精度是头发丝的五分之一,由于其重量大,加工精度要求高,中国造船业几十年来一直缺少这颗“中国心”。 2018年12月13日,全球首支、世界最大22000标箱集装箱船用曲轴(W12X92)成功下线,研制单位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曲轴”)一跃成为世界首批具有该类超大型曲轴生产能力的公司。 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开展自主研发实现了大型曲轴的“中国创造” 这是华锐曲轴立足于“高端制造、世界一流”发展战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是继成功出产国内首支曼恩系列特大对接11S90ME-C型曲轴、G80型曲轴和瓦锡兰系列82T型曲轴之后,在超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用曲轴制造领域中首次登顶,填补了世界空白。 W12X92型船用曲轴采用对接式结构,总长度23.519米,重量达到488吨,在全球尚属首次研制,无任何依据可供参考,给制造、加工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华锐曲轴投入大量资金对加工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在加工工艺优化、刀具选用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提升改进,最终成功攻克了热装精度、曲拐加工回转直径超限等5项技术难题,产品所有检测数据全部满足质量规范和图纸要求。 在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董事长聂爱松(左一)以专业的讲解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记者们介绍公司的发展史和生产项目 “成立十年来,我们已累计出产各型船用曲轴600余支。”华锐曲轴公司董事长聂爱松自豪地说。近年来,以华锐曲轴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曲轴攻关课题研制基地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逐步掌握国际领先水平的特大型曲轴的系列化和批量化生产,让“船等机、机等轴”制约国家造船业发展的瓶颈成为历史。 华锐曲轴始终践行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打造人才高地引领产业转型,一次又一次站在了制造业浪潮的制高点。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拉开帷幕,在新征程上,曲轴人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奋斗姿态,为全世界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中国质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曾指出,要全面贯彻国家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中国必须搞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自力更生是我们奋斗的基点。”“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近年来,辽宁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持续努力。辽宁工业经济运行也逐步实现稳中向好。据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申世英介绍,2018年,辽宁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今年1-10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工业的82.9%。成绩喜人。 辽宁将紧跟工业4.0时代步伐,努力打造辽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继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