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邻里间做红白喜事都互相攀比、大操大办。现在,大家按规定来,不用打肿脸充胖子。”25日,在海安开发区爱凌村,村党总支书记储瑞龙说,海安制订红白喜事操办指导性样本两个多月来,村民接受程度越来越高。(11月26日《南通日报》) 作为中国的传统习俗,办理红白喜事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在各地,一些婚丧礼俗被异化的情况却常有发生,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被演化成铺张浪费、借机敛财、腐败交易的挡箭牌和遮羞布,在民间备受诟病。 海安制订红白喜事操办指导性样本无疑具有样板意义。这也让我们看到,红白喜事“人情风”整治任重道远,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一是“监督整治”。“人情风”整治不仅要有制度、文件,还要落实监督,强化执行。不可否认,在“人情风”整治问题上,还存在很多的“绊脚石”和“拦路虎”,相关部门一定要有“敢啃硬骨头”的意识,对违规行为一抓到底,不留情面,营造严格依纪依规操办红白喜事的氛围。在这方面,海安将“人情风”整治纳入基层政治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全面从严治党网上考评范畴,就很值得提倡。 二是“正能量引领”。做好“人情风”整治工作,也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正能量引导。如海安通过召开现场会造浓氛围,并将“人情风”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评选的重要依据,从而深化移风易俗效果。此外,一些地方通过张贴移风易俗宣传标语,让文明新风入眼入耳;也有的地方为新郎新娘举办集体婚礼,在温情关怀和浪漫婚礼中落实婚事雅办;再有些地方对于丧事简办的家庭进行补贴或奖励等等。正是在这样的正能量引领下,纯洁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