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6日电 (西索)11月22-24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二届“智能科学与广告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六十多位广告学研究领域顶尖的理论家和行业领袖,围绕当下人工智能实践问题与前沿的广告产业发展展开探讨,共议新文科背景下广告学科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新机遇、新思路与新战略。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作为知名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语言研究和国别区域研究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上外正在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语言、翻译研究和传播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上外先后建立了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应用实验教学中心、脑与认知科学应用重点实验室,智能科学与广告发展研究团队也获得不少突破。 “智能科学与广告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执行主席、上海外国语大学姜智彬教授分析了世界范围内智能广告的研究关键词及其变化趋势,提出了基于动觉图式理论的广告智能创作模型,推动了智能广告的理论创新。他系统梳理了智能技术在广告创作领域的影响及不足,提出了广告智能创作的理论框架、逻辑架构和研究方法,并分别从感知图式、运动图式、反馈图式的框架对文字、图像以及视频广告智能创作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告智能创作的系统结构和一般模型。他还总结了广告智能创作模型的机器逻辑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带来了他关于智能广告研究的思考。他认为,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5G对广告形态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在技术革命的漩涡中,我们需要对学界和业界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判断和预测。最后,他用创意传播管理的理论,将智能广告发展的核心问题总结为数据管理分析、内容创意生产以及动态传播优化。 著名战略传播学者、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李海容教授探讨了智能广告的特征,认为智能广告应该包括各种形式的品牌传播。他通过引用丰富的数据和鲜活的例子,表明智能广告是由数据驱动,有算法介导的。他最后指出,智能广告应以消费者为中心,体现其人性化特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钟布教授将移动广告时代的品牌情感模型分为三部分----品牌竞争力、品牌崇拜以及品牌显著性。他认为,移动平台不仅是单纯呈现广告,它还赋予了广告信息新的意义。同时,他也谈到品牌情感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增强消费者参与感与忠诚度,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并促成消费行为的实现。 论坛上,来自利欧股份、分众传媒、极链网络科技、欧拉认知智能科技的业界专家,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广告技术”“人工智能与广告运作”“人工智能与广告产业”“人工智能与广告理论”“人工智能与广告教育”五个议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广告产业的深刻影响。此次会议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和广告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广告教育变革创新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