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航将于2019年内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全球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第一个上市公司! 这个价值1.5万亿美元“城市空中交通”新蓝海,国际上更多企业、研究机构称之为“Urban Air Mobility(以下简称UAM)”,指的是使用空中交通网络,完成人或物的位移。所以,“空中的士”是UAM中的一块核心应用领域,同时也是更被人们熟悉的一个新名词。 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盘旋在城市上空 亿航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城市空中交通网络?谁没堵过车啊! 在交通拥堵成为全球各大城市最大心病的今天,UAM瞄准下一代出行方式,有多大的前景?看看资本的反应——9月,吉利控股与戴姆勒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投资德国UAM初创企业Volocopter;10月,保时捷与波音签署合作备忘录,进军UAM市场;11月,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方消息,正式收到亿航控股的公开上市申请。 上天入地,全世界哄抢“堵车解决方案”市场 交通出行市场的体量不言自明,况且,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大痛点。新加坡,伦敦,斯德哥尔摩等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在高峰时段对市中心的行驶车辆收取“拥堵费”。可见,痛点即商机。 一套切实可行的“堵车解决方案”,无疑将创造一个全新的巨无霸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大热门风口。亿航也正是看准这个蓝海,全力发展“城市空中交通网络”。 2016年底,炙手可热的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发布了一条推特,“现在的交通状况太糟糕了,简直让人抓狂。我打算建造一个‘无聊’的打隧道的机器,然后开始挖地道……“ 即便伊隆·马斯克在公众印象中本就是有些疯狂的梦想家,仍有许多粉丝怀疑他的推特是不是被盗了。直到伊隆·马斯克更新了他的Twitter简历:“特斯拉,SpaceX,隧道(是的,隧道),以及OpenAI。” 全球首款的纯电力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亿航184亮相2016年美国CES展 事实上,2016年年初,亿航在美国CES展上发布了全球首款的纯电力、垂直起降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目标正是提供一个全新的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压力。同时期,德国两家初创企业Volocopter、Lilium也纷纷发布类似的“空中的士”原型机。另外,NASA、波音、空客、Uber、谷歌等巨头也有动作,或自己成立实验室,或直接投资一个初创企业。 而更早之前,自动驾驶汽车被认为是更有希望脱颖而出的那一个,谷歌、通用汽车、Uber等巨头早早布局,中国也有类似小鹏汽车这样的初创企业。 那么从天上到地下,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 地面自动驾驶与空中自动驾驶的PK 2019年年初,伊隆·马斯克发布推特:“下一代Roadster将可以做到像这样”,并配上一张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动图。这位疯狂梦想家还公布,特斯拉将在2022年制造出一款飞行汽车——大型“真香”现场。 随着“无聊的隧道”出局,“堵车解决方案”还剩下两位实力“竞争者”,自动驾驶汽车和UAM,换句话说,地面自动驾驶与空中自动驾驶的PK。 两种类型的自动驾驶,都在挑战现行的交通方式,颠覆人类的出行习惯。 2018年3月,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事件为整个行业泼了一盆冷水。事实上关于自动驾驶汽车是否能够缓解交通拥堵,更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 世界经济论坛在2018年6月底公布了一份关于自动驾驶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十年,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和各类出行服务的发展,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现象不会减少,反而会加剧。 2019年,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亚当•米拉德-鲍尔(Adam Millard-Ball)在《交通政策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个观点,自动驾驶汽车解放人们的双手和大脑并且不需要驾驶技能,将成为一个休息空间,更多的人们反而更愿意选择乘车出行,街上的汽车数量可能会呈指数级增长。 那么空中的自动驾驶呢?它的劣势在于整个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的产品研发阶段。不过,也有企业已经提出过相关的整体解决方案。 亿航智能指挥调度系统运行中 亿航曾在采访中透露,“空中的士”其实更像是“空中地铁”。“为了地面人员和乘客的安全,‘空中的士’一定是按照预设好的航线飞行,绝对不能乱飞。所以现在我们将所有的飞行器连入移动通信网络,用一个指挥调度系统对它们进行集群控制。很像现在指挥民航客机的塔台,可以完成航线规划、多台飞行器调度管理,实现自动驾驶。”据亿航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将设置许多“飞行的士”起降站点,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站点,预约“飞的”。 亿航216自动驾驶飞行器载人在广州城市上空飞行 目前亿航已经与广州市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希望共同打造出全球第一个UAM试点城市。另外,另一家“飞行的士”初创企业Volocopter正在与新加坡合作,有消息称,双方正在建设“飞行的士”起降平台。 两家企业的“飞行的士”都采用垂直起降设计,极大减少起降平台占地面积,建设成本也相对降低,可充分利用城市内高楼建筑的顶部平台。 如果把起降平台和道路、高架桥等基建成本也算进来,空中自动驾驶的成本可能比地面自动驾驶更低。同时,空中自动驾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另外空中的3D空间相较于地面的2D平面,自动驾驶的活动空间更广更灵活,几乎没有交通拥堵的可能。 市场似乎对UAM更为乐观。今年G7峰会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设立3亿英镑(26亿余元人民币)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就是推动电动垂直起降机型(eVTOL)和物流无人机的研发和城市空中交通应用。美国NASA也开启了多个eVTOL研发项目,2018年5月与Uber签订协议,5年内实现“空中的士”。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称,到2040年,UAM市场将达到1.5万亿美元。 全新赛道,中国科技领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