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9年 利润增长61倍!A股“医药一哥”正在走出国际范】从一家依靠几口大缸、大锅起家的小药厂,到如今市值接近3500亿元的,恒瑞医药诞生了太多“第一”:第一家将注射剂卖到美国和欧盟的中国药企;第一家对外转让创新生物药品的企业;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公司研发的阿帕替尼成为全球第一个针对晚期胃癌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位于江苏连云港的恒瑞医药,是A股上市公司中的“医药一哥”。 从一家依靠几口大缸、大锅起家的小药厂,到如今市值接近3500亿元的,恒瑞医药诞生了太多“第一”:第一家将注射剂卖到美国和欧盟的中国药企;第一家对外转让创新生物药品的企业;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公司研发的阿帕替尼成为全球第一个针对晚期胃癌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恒瑞医药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产品制剂出口海外;第二个是创新药在中国上市;第三个是真正意义的专利创新药在全球上市。”在公司掌门人孙飘扬的带领下,恒瑞医药实现了从原料药到制剂,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质变。 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来自于当年孙飘扬说的一句话:“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两次“豪赌” 1990年,连云港制药厂迎来重要人事调整:32岁的孙飘扬成为新厂长。 拥有“药界黄埔军校”中国药科大学背景的孙飘扬,生于淮安,求学于南京,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连云港制药厂担任技术员。这家成立于1970年的小药厂,一没品牌,二没技术,主要靠为大药厂加工原料药赚些小钱。年轻的孙飘扬上任时,厂里的账面利润只有8万元,职工则有300多名,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亏损。 孙飘扬决定改变,他把开发新药作为了突破口。这个决定随即引来不少人的反对声,药厂此前根本没有研发经验,开发新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孙飘扬仍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苦苦寻觅,最终找到一款名为VP16的热门抗癌针剂。彼时,连云港制药厂没有生产针剂的能力,但却掌握了将VP16原料药制成软胶囊药的工艺。事实上,胶囊药更方便患者使用,也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VP16胶囊推出后一炮而红,原本主要覆盖苏北、鲁南地区的连云港制药厂,突然一脚迈进了潜力无限的全国市场。厂里年营收增长34%,利润接近百万元! 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让孙飘扬坚定信心再出击,这次他又选择了“豪赌”。 1992年,在全厂年盈利不足百万元情况下,孙飘扬拿出120万元购买新药异环磷酰胺的制造专利。 此举在当时又引发了强烈反响,能不能把这款抗癌新药从专利变成产品,还是未知数,如果失败,药厂又将陷入困境。研发出身的孙飘扬有自己的看法:异环磷酰胺作为国家级新药,技术难度和工艺要求都非常高,谁能抢得先机谁就会成为赢家,“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他顶住压力,开始了规模化试生产和临床研究,最终抗癌新药在1995年获批上市,并获得美国FDA认证。在那个抗癌药匮乏的年代,这款新药“出道即巅峰”。上任后5年时间里,孙飘扬主导研发了20多个新药,其中5个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产品,一些原料药也打入欧美市场。1996年,连云港制药厂营收破亿元大关,一举成为国内抗癌药生产的龙头企业。 建立完整研发体系 1997年,连云港制药厂迎来了新名字。 这一年,药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正式更名为“恒瑞医药”。更名背后,是孙飘扬关于“创新”的更大野心。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医药企业几乎以生产仿制药,即专利保护到期的创新药为主。作为国内首批生产抗癌仿制药的优秀企业,恒瑞医药似乎可以“安枕无忧”一段时间了。但孙飘扬并不满足“仿制”,他想要打造属于恒瑞医药的新产品。 “恒瑞医药是中国医药企业中的龙头。”在隆门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宁看来,恒瑞医药最初的特色就是快仿国外药品,而且它快仿能力在国内非常突出,治疗领域的布局也不错,同时研、产、销体系搭建得也比较完善。“孙飘扬自己也是一位科学家,他理解研发又敢投入。” 研发新药,就像过深涧上的独木桥,这从“3个10”中就能看出有多难:研发一个一类新药,要花费10年时间,要投入10亿元,却只有10%的成功率——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让企业陷入致命的危机中。 孙飘扬很清楚,仅靠恒瑞医药自身完不成这个目标,他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