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数据来看,中信证券上半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为37.99亿元,同样居于首位,但较公司自身而言,却有7.62%的微降。此外,其余17家券商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同比全部上升,7家增幅超过20%,跑赢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南京证券同比增幅达到57.37%,增幅接近六成,在18家券商中同比增幅最高。 自2018年以来,多家券商宣布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例如,中信证券就将“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山西证券(行情002500,诊股)也公告称拟设立财富中心。后续各家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如何提振经纪业务收入,尚有待观察。 记者了解到,中信证券境内的经纪业务同比实现正增长,但由于今年上半年香港股市表现不好,境外业绩拖累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因而出现下滑。 自营业务:仅两券商收入下滑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自营业务就取代经纪业务成为券业营收占比第一大比重的业务板块。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回暖,券商自营大多都收益颇丰。 记者根据“自营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个公式粗略计算,今年上半年已经披露中报的18家券商中,除了华林证券和国海证券外,其他券商自营收入均同比增加。
中信证券自营收入超70亿元,同比增幅超40%;国泰君安上半年自营收入超46亿,同比增幅近50%;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15.03亿元的自营收入同比增60%;太平洋、东北证券、浙商证券(行情601878,诊股)、东吴证券自营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00%。 中信证券在中报中表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股票自营业务以产业基本面研究为抓手,聚焦优质成长企业,结合宏观资产配置视角,继续坚持绝对收益导向,业绩实现稳健增长。通过期现结合的方式,形成灵活的资金 管理系统,节约了资本成本,降低业绩波动,有效控制了组合的市场风险。 据证券业协会下发的上半年券商业绩经营情况,按照单家公司口径,有8家券商证券投资收益超过2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43.71亿元的证券投资收益排名第一;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申万宏源(行情000166,诊股)证券上半年证券投资收益超25亿元。 投行收入:马太效应明显,中小券商弹性大 据目前披露中报情况,合并口径下,18家上市券商上半年投行业务净收入情况,马太效应显著。中信证券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18.04亿元,同比增3.06%;中信建投为16.21亿元,同比增14.07%;国泰君安为10.64亿元,同比增1.38%。
在三家头部券商之后,东吴证券、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国元证券(行情000728,诊股)3家上半年投行收入超过2亿元,华西证券(行情002926,诊股)、东北证券、山西证券等9家公司投行收入超过1亿元,国都证券、华林证券、太平洋三家投行收入尚不足1亿元。 就投行收入增幅来看,中小券商弹性更大。上半年,国都证券、华西证券投行收入均超去年同期2倍,第一创业(行情002797,诊股)、东北证券、山西证券、方正证券、南京证券的投行收入同比增幅均超50%。 此前,证券业协会下发给券商的上半年业绩情况显示,按单家公司口径,中信建投上半年投行业务净收入15.80亿元,排名第一;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收入15.28亿元,排名第二;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位列第三至第五,上半年投行业务净收入均超过7.8亿元。 今年上半年,投行主承销收入整体下滑。记者据wind计算,今年上半年,共有41家券商获得主承销收入,合计36.17亿元。相比去年上半年44家券商分得42.85亿元的主承销收入,合计下滑15.59%。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资本市场发生一件大事,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挂牌上市。作为科创板机制下直接收益的证券公司,收获颇丰。记者据wind梳理发现,7月份共有31家券商获得投行主承销收入,较此前有明显增幅。7月券商主承销收入合计26.76亿元,环比增幅达299%。科创板业务有望作为券商投行的一个增量,对券商今年业绩有所拉升。 利息净收入:国泰君安排名第一 今年来,两市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降。根据沪深交易所统计,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市场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为 5267.67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14.78%,平仓风险可控。 不过,近月来,A股连续下跌,股票质押业务发生违约的风险事件正在增多。就目前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情况来看,包括两融业务和股权质押在内的信用业务依然是券商业绩的一大风险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