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一年一度的农历七夕。本网记者在朋友圈里发的一条微信意外走红了。 这条微信讲的是一个温馨的故事:正在市滨江公园晨练的赵启成夫妇,被来此地拍婚纱照的一对新人请求同框留影,年轻人希望也能像这对老人一样白头偕老。恰巧这一天正好是赵老夫妇55周年结婚纪念日。这一美好的瞬间,被陪伴老人的小女儿赵慧副教授捕捉到了。她有感而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组照片。 这张照片上的两对夫妇,年龄至少相差半个世纪。老年夫妇格外抢眼:丈夫身着背心和大裤衩,脚踏一双运动鞋,右手挽着妻子的肩膀,右脚伸在左脚前并呈交叉状,童心未泯,爱心依然,画面非常生动有趣。 上班途中,我在公交车上翻阅朋友圈时,注意到30多年前老同事的这张照片,觉得有点意思,便随手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了,还配发了几句感言。没想到,这条微信迅速成为七夕节的一条爆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短短几个小时,此照成为一张网红照,在朋友圈中被广为转发。我的微信后台,留言来自四面八方,从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到德高望重的老院士、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社会各界各个层次都有。他们共同的感受是:被这张随手一拍的照片深深打动了。 “七夕,两代人不同的幸福模样。”“好温馨的同框,多么鲜活的素材。”“老人似乎在羡慕身旁的年轻人,却不知我们都在羡慕这对相濡以沫半世纪的老人。”……每个人的留言,都是真情的流露,是对两代伉俪最美好的祝福。 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梁天明说,看了这幅照片,一对相爱的年轻人、一对深爱的老年人,我突然明白了:所谓的真爱对我们来说就是几十年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几十年点点滴滴的相濡以沫。一句话, 爱也不必轰轰烈烈,只要是一丝温馨、一缕温情就够了。 平时喜欢读书写稿的南通政田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单幼华感慨地说,看到这幅照片,让人万分感动于这种温暖,更觉得人世间的刹那美好是需要传播的,这是一种满满的正能量。 南通公安退休警官巫虎专门为这对老人写了一首诗: 你的白发是我永远的婚纱/我的大山是你坚实的肩膀/岁月带不走记忆的芳华/蓝天白云满写咱俩的情愫/身旁这对年轻的伉俪/正复印着我们不老的神话…… 据了解,赵启成施燕飞夫妇是江苏省海门中学一对优秀的退休老师,他们一个教物理一个教化学,是一对比翼双飞的园丁伉俪。据曾经和两位老人共事多年的市政协副秘书长、市文广新局原局长陈亮介绍,两口子的恩爱在海门教育界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在海门市麒麟中学、还是在江苏省海门中学,这对恩爱夫妻总是举案齐眉、理化齐飞,在教育界留下许多佳话。 赵启成和施燕飞同一年出生,同住海门大洪镇,两个人青梅竹马,从小学到中学都在一起上学放学。1958年,两人同时从海门中学考到一江之隔的江苏师范学院(后来改名为苏州大学),赵启成学的是物理专业,施燕飞读的是化学专业。“虽然海门和苏州就隔一条长江,但那时交通十分落后,要先从海门青龙港坐船到上海十六铺码头,再从上海坐火车到苏州上学。” 赵启成说,他和施燕飞每次都是同去同回。码头上,她看行李、他去买票,路途中,她提轻行李、他背重口袋,直到毕业。 “我们从来不吵架。一般对方工作上遇到了难事或者心情不好,我们会给对方最大的包容和理解。”两位老人已经携手走过了55个春秋,回忆起以往的岁月,他们都很感激彼此的帮助。工作期间,两人的工资除了日常开支和照顾孩子,还要来帮助家人甚至资助学生,“往往工资刚发下来没几天,钱就用光了。”施燕飞说,尽管日子很苦,但两人相互鼓励,挺了过来。学生们称赵老夫妇为“恩人老师”。如今,赵老夫妇已是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大江南北。 不仅事业上兢兢业业、硕果累累,赵老夫妇养育的两女一子也都很优秀。大女儿是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儿科专家,大女婿是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副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著名心脏内科专家、中科院院士;二女儿在南通职业大学电子系任教,二女婿是南通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师;儿子则是美国加州资深工程师。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第一时间把这个走心的故事写成新闻,并在文末做了这样的点评:新来新伴,老来老伴。情人眼里,再老也看得见玫瑰。祝福照片中的新老夫妇,也祝福天下所有的有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