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网络安全是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国际局势面临不确定性增(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03
摘要:在政务系统整合、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的要求下,政务云采购正在由过去各部门独立的分散采购向统一的批量采购过渡,如以省级信息主管部门作为采购人,省直属单位可直接与中标厂商签署云服务协议,无需单独组织采购。

在政务系统整合、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的要求下,政务云采购正在由过去各部门独立的分散采购向统一的批量采购过渡,如以省级信息主管部门作为采购人,省直属单位可直接与中标厂商签署云服务协议,无需单独组织采购。根据《政务信息系统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务信息系统采购存在公开招标和非公开招标两种采购方式,其中非公开招标允许政府和厂商进行商务谈判和磋商,可以达到需求明确、价格合理的目标。新建政务云平台往往具有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特征,因而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比例有增多的趋势;而在当期服务期满后,特别是扩容阶段,为保证与原有项目的一致性,政府通常会选择单一来源方式向原厂商进行采购。

中国政务云行业发展特征:建设阶段

中国政务云行业的商业模式

以购代建,具有流量、数据和服务机会的隐形收益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以购买服务代替自主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政务云行业主流的商业模式。整体逻辑上,基础设施层和平台支撑层的云服务采用按需购买,通常会签订三年或五年的合同,根据各项云服务的年消耗量来进行计费;业务应用层采用整体购买服务的模式,如智慧交通、应急指挥等项目往往会进行单独招标,但针对部分标准化程度高的应用,可以采用SaaS模式提供服务,相应的会按照使用人数、功能模块等维度以用量计费。

对于政务云厂商而言,购买服务模式具有前期投入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容易造成现金流的压力。但除了来自政府客户的显性项目收益外,厂商还可以依靠流量变现、数据运营等方式来实现隐形收益,并通过政务云项目在政府和社会资源方面的积累,获得后续更多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服务机会,因而放大了政务云市场对厂商的吸引力。

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及预测

政务云规模达到527.7亿元,其中八成为IaaS、PaaS层投入

2016年以来,“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政策相继出台,由于政务云市场对政策的反馈存在一到两年的滞后,2017至2019年迎来政策红利期,2019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为527.7亿元,相比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8.5%。当前政务云处在从底层基础建设向信息共享、数据融合过渡的阶段,IaaS、PaaS层投入占整体市场规模的80.4%。

受到新冠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2020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增速回落,预计政务云市场增长也将出现放缓迹象。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政务云市场预期将突破千亿元,到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到1114.4亿元,未来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6%。

统筹共建推动综合政务云占比提升,地级行政单位总投资规模最高

相比直接购买服务,通常而言由政企合资公司主导的统筹共建模式更有利于垂直部门的职能整合,综合政务云的占比更高。预计在《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原则的推动下,综合政务云的占比将从2019年的24.6%升至2023年的31.8%。

综合政务云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类,其中地方政务云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而地方综合政务云又可根据行政区划的不同分为省级、地级、县级。尽管各省级综合政务云的平均投入更高,但广大的地级市场实际上是综合政务云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地方综合政务云中由地级行政单位出资建设的比例高达54.4%。县级方面,建设综合政务云的比例和平均投入较低,融媒体中心与“互联网+政务服务”边界交叉融合,逐渐承担起县级综合政务云的角色。

中国政务云产业链结构

总集成商负责整体规划及建设,各分包商聚焦提供产品服务

政务云产业链中的需求方为各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他们通常会联合咨询公司或设计院对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的政务云建设涉及当地各个委办局,一般会由经信委汇总各委办局提出的信息化需求,进行统一的服务采购和监督管理。政务云产业链中的核心角色为各类建设运营方,大型项目往往总集成商来负责整体的咨询规划、实施建设等工作,在分得最大收益的同时需要为项目交付全权兜底。目前,主要有IT基础设施厂商、电信运营商、公有云IaaS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四类厂商参与政务云总集成商的竞争。总集成商以整体解决方案切入市场,在承接项目后自身会提供底层基础设施(及平台支撑层)的建设,而将其他非优势的服务内容进行分包,交由自己的生态伙伴或政府客户指定的服务商来完成。各分包商的重点在于提供产品服务,因而对项目的总体把控和综合能力没有过多要求。

中国政务云厂商竞争要素

从云服务基础能力出发,向生态整合、产业支撑等拓展

中国政务云产业图谱

中国政务云产业生态

四大类主导厂商布局思路各异,竞争与合作并存

如前所述,政务云市场的主导玩家包括IT基础设施厂商、公有云IaaS厂商、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四大类,这四类厂商会基于自身优势业务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并联合各细分领域厂商(如税务、人社、交通等行业垂直领域厂商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商)共同形成政务云生态。

四大类厂商优势各异,政务云布局思路也有所不同,如公有云IaaS厂商以IaaS服务为核心优势,阿里云、腾讯云等背靠互联网流量,倾向于从应用出发向下适配基础设施资源,并以平台方式输出;浪潮云、华为云等基于硬件设备优势,则优先建设基础设施,进而向上搭建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因其国有资本背景备受政府客户信赖,整合和运营能力突出;系统集成商多以咨询规划作为牵引,从平台建设和解决方案切入政务云。针对同类产品和服务,四大类厂商之间存在竞争,但在优势互补的领域中合作也非常频繁。

中国政务云行业发展特征:应用阶段

综合政务云应用成果

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政务云应用成效显著

网上政务服务第三方评估由国务院办公厅开展,以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为目标,对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实际应用成效进行评估,是综合政务云应用成果的重要参考依据。2016年以来,省级政府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指数为“高”和“非常高”的地区比例由37.5%增长至2019年的71.9%,指数为“低”的地区首次清零,应用政务云对政务服务数据进行汇聚与共享,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的成效显著,网上政务服务事项的覆盖度、发布事项信息的准确度和一体化平台应用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长三角、珠三角表现突出,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