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不行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力,关键是体制机制问题。中国不缺钱,不缺各种各样扶持支持政策。科技研发分钱分物不少,但很多钱都变成纸、变成论文,而花了大钱的论文、研究成果却再也变不成钱了。同样,金融系统钱更多,但主要是钱生钱,赚快钱,高度垄断、自我做大循环;实体经济的利润越来越薄,许多企业都给银行打工。金融的本性是玩转钱,金融的最大危险是只玩转钱。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要加大“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要瞄准非干不可的重点领域、关键产业、核心技术,用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型举国体制,以企业为主体实现科技攻坚。二要抢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智慧医疗等。三要聚焦资源集约节约和循环利用、绿色环保技术,走节约型绿色环保发展道路。中国不可能搞美国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创新,很难走高投入、高消费、高消耗、高增值发展道路。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突出信用信誉为本,严肃严格金融秩序、规则和纪律为要,强化依法合规综合监管为基,抓好科技金融、多样化金融、普惠金融、开放型市场化金融的建设。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有序发展新金融。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小微企业为基础的银行体系。此外,要继续稳妥扎实推进金融国际化。 以扩内需拓展内外经济循环 第四,更加注重以扩内需拓展内外经济循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国在经济上更加自己顾自己,把筹码押在本国市场上,世界经济处于滞胀型衰退。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外需萎缩可能扩大,要着力扩大内需,拓展内外经济循环。我国去年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0%,进口14.31万亿元,增长1.6%,今年一季度出口负增长11.4%,疫情不结束,外需还将持续下降。我们需要通过扩内需补外需萎缩。 我国扩大内需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首先,我国2019年净出口(货物加贸易)总额已是负值,说明经济增长对净出口依赖明显降低。2018年货物贸易顺差350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582亿美元,实际顺差总和已不足1000亿美元。其次,我国201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大于美国人口总量,消费需求规模巨大。再次,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52%稍多,远低于美国的80.6%,日本的69%,德国的62%。服务业可贸易性远低于制造业,我国发展餐饮、商业、旅游、住房等服务业大有空间。此外,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率还不高,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潜力大,扩内需后劲大。 要围绕满足消费需求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一是把握国内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变化,拓展品牌化、个性化、细分化、定制化、专业化商品和服务消费,激发新供给。二是创造新模式、新业态、新方式,引领拉动消费性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消费产业发展生态。三是打破各种行政垄断、市场障碍,培育和发展各种有市场需求的高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养老照护等服务产业。四是支持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零工经济、自雇就业、灵活就业等择业形式,开拓多样化多渠道就业途径。 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生产性投资和公共服务性投资增长。一是适度补齐基础设施体系短板。二是有重点推进新基建投资。三是加大政府投资,构建更加完善、更广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体系。 和平与发展大势未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在必然 第五,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全球疫情大流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办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把占世界近1/5人口的国家搞好,让14亿人安居乐业,是天大的事。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和平与发展大势未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在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造福人民。要不折腾、不摇摆、不争论,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尽最大努力团结最广泛群众,激发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在重大历史关口办好自己的事的重要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