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从核赔风控模式来看,大病互助计划的风控是在分摊互助金时根据年龄和得病的病种来分成给付,且分担互助金时要公示给所有会员看,这使得作假更容易被会员举报。因此与传统保险相比,大病互助计划的道德风险不高。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网络互助计划道德风险不高,但逆选择风险较传统保险高。保险是先分类先定价,互助计划是赔付时才分类。例如保险产品按照疾病、年龄、性别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尤其是重疾险,年龄相差一岁,保费也有差异。目前网络大病互助计划在赔付时按照年龄大致分了几大类,比较粗放,有可能导致同一类型风险的人群加入。 三是,从赔付方式来看,大病互助计划分担互助金时要将受助人情况公示给所有会员看,让渡了部分隐私权,不少客户参加大病互助时偏向于慈善心态,觉得可以帮助别人,可一旦自己成为需要拿互助金的受益人,必须要把得病的情况和治疗方案公之于众,感受会不太好。 四是,从兜底机制来看,保险公司对保户有破产保护机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大病互助计划则不然。一旦存留会员和需要领取互助金的人群出现失衡,互助计划不排除面临调整和结束的风险。 在一位从业多年的寿险人士看来,现在网络大病互助平台的赔付争议和纠纷只是苗头,他预计几年后会更多。因为,根据保险公司的经验,通常会在客户投保五年后开始看到有理赔申请,并逐渐增多,所以互助平台可能也会有同样特征,理赔纠纷会在互助计划设立5年后慢慢增多。 业内人士分析,网络大病互助是很好的创新,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无法取代保险。从客户角度,在有一定保障意识、但收入水平不高时,网络大病互助计划是满足其基本保障的一个产品。 尽管互助平台有了一些争议点,但其快速发展和受关注度,也让自视为“正规军”的保险公司有危机感。 水滴创始人兼CEO沈鹏此前公开演讲时介绍,相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水滴互助更多地瞄准了80后、90后的互联网保民、下沉市场的潜在保民和中老年人群。“其实这个群体对于过去的很多保险公司来说还处于边缘群体,现在的保险公司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市场。” 注: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为各平台公布数汇总,不排除有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