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 电影的产生和传播是息息相关的,从本质上说,电影就是一种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电影,承载大众文化,传递民族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传播手段。张莉副教授的《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一书对于影视与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阐释,读来让我们深有感触,收获颇丰。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随着这样的时代发展趋势,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全球化经济浪潮中重要的图画,而影视就是这幅图画中最亮眼的一抹色彩。张莉副教授撰写的这部书充分认识到电影作为跨国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从国际化的角度分析华语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对于传播中国文化体现出来的思维和角度,探究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以及突破点,角度新颖,见解独到。 难能可贵的是,《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一书没有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采用了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阐释,作者将文化与传播的概念进行了精辟而生动的分析,让读者耳目一新,获得一场文学文化盛宴的享受。在分析华语电影现代性与文化认同这一问题的时候,作者将华语电影现代性的不同面貌通过三位导演——张艺谋、徐克、李安的创作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让读者认识到三位导演创作维度的不同特色:认为李安导演的影片属于“好莱坞模式”的典型,这和他深入接触西方社会,长期在美国生活并且基本融入美国社会的经历有关,正因为如此,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成为华语电影中第一部最接近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得到西方观众的广泛认同,而李安导演的作品都有“日常现代化”的标签,不论是早期的“家庭三部曲”系列,还是存在很大争议的《色戒》。 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沉睡到觉醒的历程,读了这部书,更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华语电影文化传播自觉性的重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不可或缺的构成,没有中国文化,世界舞台也会丧失一部分华彩。本书更让我们感受作为中国人要将文化传播的自觉融入血液,不论是华语电影,还是传统文化,都要成为我们展示自我的重要媒介。 一本好书,能够让阅读者从中汲取供给自身成长的营养成分,《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显然就是一部这样的书籍。阅读这部书,让阅读者对于影视文化传播有了清晰的认知,并且与书籍内容产生心灵相通之感,让阅读者更加关注中国影视,让中国影视作为中国符号走向国家化的舞台,形成中国印象。 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郑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