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江苏实践”(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1
摘要:“江苏省农信联社深挖特色产业需求,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引导农商行开发各类产品,减少因产业生产周期波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给农户、家庭农场主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通过专家培训专业知识给他们赋能。”在吴万

  “江苏省农信联社深挖特色产业需求,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引导农商行开发各类产品,减少因产业生产周期波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给农户、家庭农场主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通过专家培训专业知识给他们赋能。”在吴万善看来,“赋能”二字对于把控风险、提升服务尤为重要。

  定制化产品、差异化经营、精细化服务,为农村特色产业经营发展插上了发展壮大的金融“翅膀”。据紫金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李好浩介绍,该行结合基层网点的特色和客户资源,有针对性地设立特色支行,目前已设立的餐饮行业、皮草行业、钢贸行业等一批小微支行口碑良好,获得广泛好评。

  创新创业无疑是农村现代化的活力源。根据农业农村在发展、农村地区新型经济主体和新型农民的主体也随之转变的情况,宿迁民丰农商行为返乡创业人员、种养大户等创业群体量身定制“电商贷”“瓜蒌贷”“金土地”“村干助业贷”等经营类贷款,点燃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创业激情与动力。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江苏实践”

东台西瓜独特的口感深受客户喜爱,已成为地方知名品牌。图为农商银行信贷人员深入农户大棚现场了解西瓜长势。

  江苏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南京江宁区星波家庭农场负责人陈老伯种植的稻米口感好、品质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在2017年,200亩农田受灾导致陈老伯的农场无法继续运转。见此情况,紫金农商银行不仅没有抽贷断贷,反而在了解到他需要采购现代农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后,将授信额度从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并提出降低利率、随用随贷的贴心方案,让陈老伯安心渡过了困难期,免除了传统种植业产出不稳定、周期长、风险大的后顾之忧。“银行对我很信任,我也不能辜负他们,一到还款期限我第一时间就把贷款还上了。”这一情节,真可以说是银企“双赢”的一段佳话。

  便农民 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在江苏,通过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线上产品的丰富完善,围绕乡村百姓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多样场景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已基本形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无论是产业提升、基础优化,还是环境整治、农民增收,都涌现出旺盛的金融需求。中老年人习惯于物理网点的踏实放心,而年轻人倾向于手机银行的足不出户、灵活快捷,如何平衡多元化需求?怎样实现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的目标?江苏农村金融机构给出的答案是,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借助科技力量,致力于让金融服务更普惠、更便民。

  此前在江苏,“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已经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物理上的“最后一公里”已有效打通,而与之相对的却是农村金融整体科技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科技手段成为破解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江苏省农村金融机构持续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金融服务,将触角延伸至农民的手指上。

  移动支付、手机理财、在线融资已成为农民办理金融业务的新常态。据江苏省农信联社办公室副主任戴国海透露,江苏省农信联社指导辖内农商行通过开通官方网站、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信息交流线上渠道,推广手机银行、微信绑卡支付等金融新功能,提供融资、结算、理财、投资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让普惠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更加全面。

  截至今年6月末,江苏省农商行系统网络支付客户、手机银行客户、收单商户分别达2715.67万户、1571.70万户和107.96万户,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突破90%。

  “通过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线上产品的丰富完善,围绕乡村百姓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娱乐学习等多样场景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在江苏已基本形成。”吴万善说。

  美农村 为人居环境改善注入活力

  在当地政府、银企携手努力下,江苏省特色小镇争相涌现,汇集了具有成长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成绿色宜游的新业态。

  青砖黛瓦的乌衣巷、蜿蜒流淌的古运河、小桥流水的秦淮人家,青山绿水充满了无穷诗意,每个江苏儿女心中都有对这片热土魂牵梦萦的记忆。建设美丽乡村,为留住人们心中那一抹乡愁提供了有机载体。

  在当地政府、银企携手努力下,江苏特色小镇争相涌现,汇集了具有成长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成绿色宜游的新业态。

  在宿迁,春看衲田花海,夏有曲水风荷,秋赏红枫之恋,冬来梅村煮雪。由工行宿迁分行牵头组建5亿元银团贷款支持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年四季景致各异。这片苏北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在2015年提质扩面后,更是成为华东地区、淮海经济区新兴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地标。

  在无锡,太湖之滨的灵山拈花湾小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向远道而来的游客传递着闲适、恬静之美。现在这里已建成集旅游、度假、商务休闲于一体的禅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成千上万游客为之驻足停留,而在这背后,金融机构优质服务成为重要支撑。

  这两个旅游胜地是江苏生态保护走向纵深的一帧剪影。宜居环境不仅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也为当地创造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无锡农商行董事长邵辉表示,该行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出台重点县区“三农”金融服务专项方案,为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小镇方向转型助力;通过支持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向17家公司投放贷款余额近10亿元,让身边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农民的“金山银山”。

  壮实体 为经济发展培育动能

  截至今年6月末,江苏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9164.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9254.1亿元。4年多来,江苏省农信联社已累计为17071家小微企业办理转续贷1590.8亿元,极大地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续贷成本。

  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是金融机构与江苏经济共同面临的新形势。江苏实体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超过80%,民营经济则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民营经济重镇无锡继2017年跻身“万亿GDP俱乐部”后,2018年又越过“千亿财政”大关,人均GDP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深圳。扎根无锡的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这背后,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长期涵养滋润。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