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已很难想象当年的艰苦条件。1960年的夏天,阴雨连绵,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夜之间,有的人挪动好几次,也找不到一处不漏雨的地方。许多人索性挤到一堆,合顶一块雨布,坐着睡一宿。冬天,最冷时气温逼近零下40℃。工人们在野外作业,泥浆水溅在工作服上,很快就冻硬,就像穿着冰盔甲,走路前要先用木棍在身上敲一遍才行。最大的困难还是饥饿。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石油工人一天只有五两粮食供应,被称作“五两三餐保会战”,有的人饿急了,跑到冰土地里捡冻白菜帮子、甜菜叶子充饥。 这么艰苦的条件为什么还要上?为什么顶着巨大的压力还要上?在会战队伍心里,上,是小困难;不上,是大困难。为了不让国家受难,天大的困难也要上。 就是在这样缺少吃、没有住,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极端条件下,会战职工硬是把会战拿了下来,并形成了“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缝补厂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六个“艰苦创业的传家宝”。 时间在走,形势在变。如果说,会战时期的艰苦主要是体现在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物质条件的匮乏上,那么新的发展时期,困难形式变了,但困难程度并没有减:资源接替不足、稳产压力增大、基础设施老化、老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这些问题,在企业日子好过的时候尚不明显,一旦遭遇外界诱因,就会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2014年起,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2016年,油田陷入历史上第一次整体性亏损,在外界“看衰”声中,企业内部一度陷入迷茫。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总书记的鼓舞和鞭策、关心和厚爱激励着大庆石油人。必须让大庆红旗更加鲜艳,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在“唤醒传统意识、回归严实作风”、“大庆精神大庆传统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等一系列主题教育中,大庆石油人意识到:艰苦奋斗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最鲜明的特质,也是大庆的传家宝。艰苦创业精神不能丢! 一系列管理办法出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贯穿于各项工作安排部署中,用管理制度的硬约束,实现成本投资的硬下降。采油二厂一年修旧利废的油管达到百万米,连接起来可以从大庆到北京;优化调整通勤车路线,一年撤销225台,节约通勤费用3800万元…… “大庆是大庆人的大庆,大庆的发展我们共同参与,大庆的困难我们共同应对。”从2016年整体性亏损,到2017年年中生产经营指标全线飘红,再到2018年年底经营收入、利润总额、税费创3年来最好水平,大庆石油人把“难日子、苦日子”过成了“甜日子、新日子”。 在推进企业振兴发展的征程上,一定会有更大的困难、更多的挑战,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雄风不减,豪气更健。乘着总书记贺信精神的东风,在大庆石油人面前,没有踏不平的坎坷,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山。 挑战不可能敢为天下先 大庆石油科技馆一楼展柜前,静静放着大庆油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奖杯、证书。最高荣誉的背后,是一代代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持续接力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 发展史、创新史,科技史、自强史。 粗粗梳理大庆油田高产稳产之路,与共和国奋进崛起之路有着惊人的相似,所面临的是数不清的质疑和否定、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到底有没有石油?早在解放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学者,美孚石油公司调查团和日本的内野敏夫等发出一系列论断,“中国贫油”已成定论。 大庆到底是不是第二个“巴库”?上世纪80年代,就有悲观主义者提出大庆“廉颇将老”,即将成为全面走向衰退的第二个巴库油田。正探索三次采油屡次受挫的一些外国权威知道大庆开始研究聚驱技术,不以为然地说:“要突破我们未突破的技术,那是不可能的。” 油田到底能不能不断提升采收率?高含水后期,有些国际权威勘查后断言:大庆油田根本不适合三元复合驱技术。临走时扔下一句话:“你们还是把表面活性剂彻底忘掉吧!” …… 科技攻关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带动油田开发向新的高地挺进;科技攻关的每一个成功,都将转化为巨大的生产能力。 中国人从来不怕困难,从一开始就不怕!在大庆石油人看来,“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多少权威专家只看到大庆的地质构造和化学特征,但他们不知道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大庆石油人,在面对困难时有着怎样顽强的意志。 “改革先锋”王启民,被誉为“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老专家经历了油田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当年的王启民和一群风华正茂的队友写下了一副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闯将在此。他们还特意将“闯”字中的“马”字写得大大的,突破了“门框”。王启民对调研组说:“我们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之路!” 60年来,王启民几乎没时间去享受常人的生活乐趣,他和所有科技人员一起奋战在油田高产稳产路上,依靠自主创新,攻克了表外储层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现在已经83岁还在攻关新能源技术。有人说他不姓“王”,而姓“油”。 在大庆,调研组听到、遇到了许许多多姓“油”的科技工作者,蔡升、谭学陵、冯家潮、王德民、伍晓林、孙刚、裴明波……走近他们,总能感到有一种特殊的能量在鼓舞着你、有一种无形的动力在牵引着你。60年来,他们把高昂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创新发展了一整套自主研发、系统配套、世界领先的勘探开发技术,建成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以及10个国家和行业级试验检验中心,主力油田采收率达到50%以上,比国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用事实创造了中国奇迹。 2019年9月29日,王启民在人民大会堂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受到了共和国最高规格的褒奖。这不止是王启民一个人的荣誉,更是所有大庆石油人的荣光。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大庆石油人的观念也在变,而创新求实的硬核却始终新鲜,无惧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直面让老国企焕发新风姿的挑战。新时代的大庆石油人涅槃重生,再创辉煌。 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奉献,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基本内涵中最深沉的注脚。 在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107队队史室,调研组看到一张震撼人心的抢险照片:漫天雪花里,一名队员整个人被油水混合物形成的黄色泡沫冰甲包围,身后数支高压水枪对着倾倒的抽油机喷出水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