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在天津体育馆落下帷幕,武进有四名运动员参加了轮椅篮球、游泳、轮椅击剑三个项目的比赛。 在赛场上,他们充分展现了自信阳光、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虽然折了双翼,仍怀揣梦想,照样能飞翔,让生命发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对于他们而言,残运会所代表的远远不只是奖牌…… 沈俊彤:感恩人生遇见游泳 2017年初见沈俊彤时,她还是个面对外人怯生生的小女孩,时隔两年,她变得更加开朗、自信,虽然由于分级改变,没能在这次残运会上取得预期成绩,但她很有信心:“四年前,我还是个旱鸭子呢。” 沈俊彤今年15岁,自出生便患有下肢神经瘫痪,无法行走。因为身体上的残疾,她从小不爱说话,经常会哭。“记得有一次她放学回来,待在房间里断断续续哭了3天,问她发生什么事,她也一句话不说。”妈妈纵朝递告诉记者,后来才知道,是她又被同学取笑了,“做父母的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可是再怎么开导,腿好不起来都没有用。” 2015年,沈俊彤在妈妈的鼓励下尝试学习游泳帮助康复,没想到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项运动,“进到水里的感觉很自由,不用依靠轮椅,不用爸妈背,我自己就可以动起来。”说起游泳,沈俊彤不自觉地满面笑容。而且幸运的是,她第一次去武进游泳馆游泳时,就被如今带她的邵同强教练看中,从此开启了运动生涯。 自那以后,除非身体不舒服,沈俊彤每天都坚持去游泳馆训练2个小时,365天风雨无阻,进步迅猛。2017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她为江苏队摘得1银、2铜。2018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她获得女子S4级50米仰泳冠军。 在本届残运会上,她参加了4个个人单项和2个团体接力的比赛,其中获得女子20分4*50米自由泳接力银牌、男女20分4*50米混合泳接力铜牌以及女子S5级200米自由泳第四名。 “这次比赛她重新进行了分级,从原来的S4到现在的S5,数字越小说明残疾的程度越重,所以挺吃亏的。”没能收获单项比赛的奖牌,邵同强教练为沈俊彤感到十分可惜。 对于这一改变,她坚信事在人为:“感谢游泳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我希望通过努力,有朝一日可以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 薛心怡:全力以赴的感觉真好 “即便明知打不过,但依旧会被对方认真对待,我也依旧会全力以赴,这种感觉特别好。”薛心怡训练轮椅击剑刚满2年,此次比赛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女子花剑团体第二,对于这个成绩她心满意足:“享受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薛心怡是横林镇人,3岁时一次车祸意外,造成了高位截瘫,从记事开始,她的生活就在轮椅上度过。从小学到初中,她没有玩的要好的朋友,久而久之,变得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薛心怡笑着告诉记者,她有一项特异功能,可以自动屏蔽来自外界的眼光和评论。 记得初中时的一次假期,薛心怡妈妈带着她外出旅行,路过一家店想要逛逛,但轮椅恰好和门同宽,进去时稍许磕碰到了门,结果就遭到了店员的腹诽:“腿不好,还出来做什么?”听闻,妈妈气鼓鼓地推她离开了那家店,但薛心怡却有些懵:“我什么都没听到,还逛地挺开心。” “其实我还算是幸运的。”初中毕业后的第二年,薛心怡在镇上闲逛时偶然遇到了正在物色运动员人选的镇残联工作人员,就这样被举荐去了江苏省轮椅篮球队,“当时省里想要组建女队,问我愿不愿意去试试。“按照薛心怡的说法,这一问,改变了她的命运。 从此,她走上了运动生涯,在一个队前辈们的照顾下,尝试学习运球、传球、操控轮椅,每天练到精疲力竭,却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可惜的是,由于队员人数始终不稳定,女队最终没能组建成功,2017年开始,薛心怡转练轮椅击剑。 轮椅击剑运动是根据下肢残疾运动员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一项运动,双方运动员的轮椅都固定在可调节轨道的框架上进行比赛,然而尽管坐在这样的轮椅上,运动员只能自由移动他们身体的上半部分,但他们出剑的速度并不比健全运动员慢,甚至要更快。 “我身高不高,臂展不到1米6,可以说身体条件非常一般。”入队的第一年里,薛心怡拼劲每一分力去加强自己的肢体力量、训练手部技巧,长达8个月时间没有回家,只为可以弥补先天差距,“家人都说我训练苦,但我自己不觉得,在队里的每一天我都很开心。”薛心怡说,她今年21岁,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成绩,希望有朝一日能站上更高领奖台。 郭严冬:在运动中实现价值 和薛心怡的经历相似,轮椅篮球队的郭严冬同样是意外截瘫,也是被人相中接触了残疾人体育运动。曾经甚至萌生过自杀念头的他,不敢幻想自己这样的身体还可以打篮球。 “能接触到轮椅篮球让我特别高兴,因为篮球这项运动对于我们这些下肢残疾的人来说几乎很难实现,这其实就是一个圆梦的过程。”郭严冬老家宿迁,17岁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做康复治疗的时候,被北京市残联招进了轮椅篮球队,“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也不想回老家成为全家人的拖累,所以当时问到我的时候,我一口就答应了,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从零开始学习,过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传统篮球不同,轮椅篮球中,轮椅就是运动员的战车,运动员需要将腰部和脚与轮椅绑在一起,行进速度和攻防都体现着他们精湛的“赛车”技术,操控轮椅、急转停步,全靠一双手生磨,郭严冬风趣地称这个刹车动作为“标准手刹”。 “有的时候速度比较快,刹车刹不住,就要用手、大臂、小臂去擦。一开始练的时候手起满了泡,但把泡弄破,还是继续练,就算后来茧厚了,茧上还是会长泡。”郭严冬说,队里每一名队员都一样,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双手都经历了起泡、流血、长茧、再起泡的过程,最后变成一双“铁掌”。 在北京队的8年时间里,郭严冬从超级替补一路成长为主力队员,先后拿过7个冠军奖杯。2012年,他被引进到江苏队,来到了常州,成为了武进人。今年,郭严冬33岁,他已经足足打了16年轮椅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