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马克思对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05
摘要:文明发展的阶段:马克思在不同著述中对人类社会、也即文明的发展阶段有过不同的划分。根据马克思是按照生产方式来划分文明发展阶段而言,我们认为,相比其他划分,“三形态理论”是更符合按照生产方式标准做出的阶

  文明发展的阶段:马克思在不同著述中对人类社会、也即文明的发展阶段有过不同的划分。根据马克思是按照生产方式来划分文明发展阶段而言,我们认为,相比其他划分,“三形态理论”是更符合按照生产方式标准做出的阶段划分,同时也是更具解释力的阶段划分。三形态理论将人类社会、也即文明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用我们熟悉的说法就是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个阶段。

  首先,三形态理论是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做出的划分。在第一大形态下,生产能力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的,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人的依赖关系,也即人们之间的等级关系;在第二大形态下,生产能力的发展已经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也即不是依赖于人、而是依赖于市场和货币的平等关系;在第三大形态下,生产能力的发展已经能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形成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社会的、共同的财富,而不再是剥削他人的手段。而我们所熟知的五形态理论,只是指出了几种社会形态的演进次序,并未能明确是什么样的生产能力导致相应社会形态的出现。

  其次,从解释力方面看,五形态理论有两大难题难以回答。第一是如何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同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变化之间建立对应关系。这也是长期困扰史学界的问题,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还无法证明是生产能力的质的提高导致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二是如何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同生产能力发展水平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尤其像苏联、中国等一批生产能力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相比较而言,三形态理论通过将前资本主义社会诸形态归结为本质上相同的社会形态回答了第一个难题;通过将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生产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置于第二大形态,两类国家都在为向第三大形态的过渡准备条件,回答了第二个难题。

  当前,人类文明正处于第二大形态向第三大形态过渡的漫长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大大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客观上使它们处于第二大形态的较高级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第二大形态的较低级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选择避免重走造成巨大贫富分化、付出惨重代价的资本主义道路,发挥主体能动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曲折发展中不断变革,逐渐摸索出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中国道路,在促使生产力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推动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的演进。

  文明之间交往的发展规律

  在揭示了个体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论述了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发展规律。

  其一,个体文明从相对孤立的发展向更密切交流互动的发展的动力是生产能力的提高。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实质性增强是在第二大社会形态发生的,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作为交换剩余产品的市场不断发展起来,而且不断超越地方性限制,向世界市场演化。“人们彼此间的世界主义的关系最初不过是他们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关系。商品就其本身来说是超越一切宗教、政治、民族和语言的限制的。它们的共同语言是价格,它们的共性是货币”。具体推动市场不断扩张的是资本。正如马克思深刻揭露的,“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也就是说,资本不仅要在空间上占领整个地球,而且要在时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来往于全球各个角落的时间。当然,这些都是以生产能力的巨大提高为前提的。

  其二,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中决定诸文明之间关系的是个体文明发展的生产力水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文明之间的交往是不平等的、甚至是血腥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往往是那些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往往会把在个体文明内部实行的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球层面,像在文明内部剥削无产阶级那样在全球层面剥削落后的文明,造成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自由竞争在一个国家内部所引起的一切破坏现象,都会在世界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再现出来。……如果说自由贸易的信徒弄不懂一国如何牺牲别国而致富,那么我们对此不应该感到意外,因为这些先生们同样不想懂得,在每一个国家内,一个阶级是如何牺牲另一个阶级而致富的”。

  其三,文明交往的历史意义是为从第二大社会形态向第三大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准备条件。一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是在为共产主义的来临准备物质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支配”。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造就“新人”。马克思强调劳动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只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的国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换言之,它需要“普遍的”和“完全的”个人。

  当然,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是一个需要人们为之奋斗的过程。它首先需要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利用文明交往提供的向先进文明学习的机会,尽快实现赶超型发展,逐步缩小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而当世界主要国家处于大体相当的发展水平时,目前不平等的、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将会走向终结。这其中尤其需要中华文明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拥有世界最大人口规模的中国目前正在通过自身持续的发展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心;另一方面,中华文明讲求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文化传统使它能够为构建更公平的国际秩序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