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张云飞:5G让自动驾驶的反应更敏捷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01
摘要:近日发起“5G讲坛”系列策划,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士等众多知名人物,详细解读关于5G的各种疑问。第九期: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张云飞。

近日发起“5G讲坛”系列策划,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士等众多知名人物,详细解读关于5G的各种疑问。第九期: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张云飞。

QQ截图20190726091504

嘉宾简介:张云飞,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特聘专家,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在5G网络、云计算、分布式系统、流媒体、物联网和移动终端等领域发表国际期刊会议论文超过40篇,专利超过200项,担任IEEE GLOBECOM 2019 Keynote speech session、ICC 2019论坛联合主席。

划重点

有了5G之后,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测试,来加快测试效率,另一方面,5G低时延的特性,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现在基于5G的特点,做的自动驾驶的测试,都是为了提高它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腾讯做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是从不同的层次上来把这个平台打造的足够灵活,足够软,足够低成本。

5G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在普通消费者层面,感知最强的就是网速飞跃提升、观看4K甚至8K内容更加流畅,而在行业层面,物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也将随着5G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突破性的变化。

近日,腾讯科技专访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张云飞,聚焦5G对自动驾驶、车联网行业的改变。

早在2012年左右,谷歌就开始投入到自动驾驶的研发中,此后苹果、百度等国内外科技公司都相继进入到这个领域,而此时4G才刚刚起步,因此有人认为5G并不是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

对此,张云飞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据张云飞介绍,最早的自动驾驶更多强调单车智能,再加上一堆摄像头、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设备,来增强车对环境的感知力。

张云飞强调,这种模式的自动驾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成本太贵,摄像头、传感器全部加在一起L4级汽车的费用可能高达上千万;第二,安全性不够,因为光也有很多局限条件,识别率不够;第三,测试太耗时,waymo用了十年的时间,大概测试了1000万英里。

张云飞表示,有了5G之后,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测试,来加快测试效率,另一方面,5G低时延的特性,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这是之前“视觉模式”解决不了的。

“现在基于5G的特点,做的自动驾驶的测试,都是为了提高它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现在看,至少说5G对于自动驾驶判断的准确度,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张云飞总结道。

今年5月22日,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出行分论坛上,张云飞正式发布了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该平台聚焦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路协同领域,助力5G时代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快速落地。

对于这个平台的作用,张云飞表示,腾讯是从不同的层次上来把这个平台打造的足够灵活,足够软,足够低成本,然后把这个东西作为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跟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给用户。

以下为腾讯科技对话张云飞实录:

腾讯科技:自动驾驶这个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了,包括谷歌,可能都在2012年、2013年的时候涉足自动驾驶领域了。当时别说5G了,可能3G、4G都没有说很成熟。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5G不是自动驾驶的一个决定性作用?

张云飞:实际上这也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2012年、2013年,互联网企业大举进攻自动驾驶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的自动驾驶,跟我们现在讨论自动驾驶是两个概念、两个层次。

那个时候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单车智能,加一堆的摄像头、雷达,比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各种各样传感的设备,来增强车对环境的感知力。从美国到中国,基本都是这个技术路线。但走着走着就发现有很多问题。

第一,单独这么走,成本太贵,现在一个L4的车,如果要是自己把那些感知摄像头全都装好了,光传感器都得一千多万。这个车该怎么卖?

第二,安全性不够。主要原因是光也有很多的局限条件,在很多条件下,它的识别率不够。去年在重庆搞了一次自动驾驶的挑战赛,结果发现,所有这种技术路线的,单车智能全看传感器,过红绿灯路口的时候,一律闯红灯。为什么呢?重庆的天气,太阳特别大,特别刺眼,经常反白。所以我们就发现,这两个东西要结合。

第三,自动驾驶从最开始的时候研发,到最终能上路,像waymo现在已经实现,批准在美国进行无人上路的运行了。但你知道他之前用了多长时间?他用了十年的时间,他测了大概一千万的英里,来做这件事。现在我们的上汽、长安做得比较多的,一般我们说,我们现在测了十万公里,你看这差多少?十万公里到一千万英里,就是1600万公里,还有160倍的差距。这个差距怎么解决?我们发现,跟通信相结合,跟5G相结合,能加快测试效率。

腾讯科技:他是怎么提高这个效率的呢?

张云飞: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原先的测试跟玩游戏差不多,我们把原先的路况,或者我想测试的一些场景,我先录上,录了以后就在一个电脑里面,反正我那车就在那训练,就那么跑。

实际上就是模拟测试,现在我们通过通信的方式,把一些真实的东西实时做交互。这样很多以前测不出来的东西,以前为什么要测那么长时间?要测那么多年?就是因为最后我要集成足够多的场景,我要训练足够聪明。可现在呢?我有很多真实的场景,通过通信的方式能跟它实时做交互,这样我的训练效率就比以前,完全录的方式要强多了。

腾讯科技:很多人在说,5G低时延率的特性,决定了自动驾驶的成败,这个低时延是如何影响自动驾驶的?

张云飞:我们有一些具体的数据。现在低时延可以让整个消息传送最后控制在1毫秒以内。一个130迈的车,在高速上走,如果用刚才说的最初的自动驾驶,大概感知的距离是120米,距离很短。如果出现问题紧急制动,是5米/平方秒,这是加速度,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有了5G以后,我们把探测的长度扩展到500米,我们时速130公里的车,我们可以让它加速度小于1.3米/平方秒。它有更长的时间去制动,因为它更早的来接受这个东西,它能看得更远。这些东西是你原先完全靠视觉做不到的。

腾讯科技:像您刚刚说的1毫秒这件事情,是自动驾驶的最高标准,还是达到一个入门级标准?

张云飞:1毫秒对于自动驾驶,或者叫做5G加持辅助驾驶,我们觉得够了。为什么这样够了?基本上1毫秒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速一百多公里的车,从收到有问题的这个消息,到紧急制动,基本上三厘米。现在4G的网络大概一百毫秒,那就是3米。

腾讯科技:人大概是多少?

张云飞:人的反应速度是百毫秒量级。

腾讯科技:4G都能做的比人强?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