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加速创新步伐是根本关键。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区域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许多地区坚持高标准、高站位,纷纷出台举措,奋力赶超。实践证明,谁的制度创新早、谁的制度创新快,谁就能尽快适应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适应市场主体的客观需求,谁就能在区域性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我市以极其敏锐的经济和政治敏感性,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通过大力度实行制度性、结构性减税降费,大力度压缩审批时限,大力度提升审批便民度,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经济投入成本,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内生动力、内需潜力和经济竞争力。 (三)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实施精准优质服务是有力保障。对我市这样的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来说,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开发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更是难上加难。唐山推进“四最”营商品牌建设,把精准服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经济领域的制度、政策和管理规则进行重新梳理、修改和完善,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主要依靠力量,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重要支持扶持领域,深化服务、监管两方面新一轮改革,持续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变“扶持”为“松绑加扶持”,变“重审批”为“重监管、重服务”,充分调动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形成了优质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效应,使更多的市场主体、项目、人才、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唐山。 (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力量之源。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政商关系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一环。市委市政府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作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四最”品牌的思想之基、力量之源。在思想发动上,号召全市广大干部践行“店小二”精神,开展“为企业办实事”活动,站在方便投资者而不是方便管理者的角度想问题、抓落实,“敢亲”“真清”,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在问题整改上,通过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公布举报方式倾听社会各界呼声,找准问题重拳出击,切实打通堵点痛点。新型政商关系的全方位确立,打通了“四最”品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有力宣示了“唐山形象”、“唐山作风”和“唐山效率”。 图片:记者 闫军 洪超 光宇 北男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