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知道,“新基建”提供的最大技术红利,其实不是5G或者AI,而是多种新一代数字技术同步走向产业成熟的技术交叉与融合红利。多种技术互为底座的组合与再创新,让智慧交通摆脱了发展初期仅能提供交通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的发展阶段。主动的感知、理解与交通决策,以及大量的交通端侧设备,开始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心。 而这种情况下,智慧交通产业首先需要的是具备统一、包容性、能够承载技术融合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平台。通过技术融合与创新,让智慧交通在新基建周期中的产业落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层: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基建”,建设服务于交通运输的5G行业专网、云计算平台、交通大数据系统、交通智慧应用等体系,以数字技术建设智慧交通数字平台,形成面向安全、效率、体验的数字化智慧交通系统。 外延层: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人流、车流和物流服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基于数字平台将交通的旅客流、货物流、行车流、运行流等业务流程数字化,从而支撑更高效率的运营、更科学的决策、更个性化的服务。 辐射层:使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交通体系,主要针对已经建成的交通基础设施、载具和装备,使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使“哑设施/哑设备/哑终端”数字化,并最终融入智慧交通。 随着交通、装备、路网、枢纽、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不断提升,交通体系将对人、车、路、环境、信息等交通要素进行全面感知与社会联接。而当每个人的出行都或多或少沉浸在智慧交通的世界中,创新和再利用技术融合红利的机遇也将随之升起。
创新层:智慧交通如何突破性发展 对于交通体系而言,每一个场景能带来的价值优化,组合放大起来的价值最终都会成为时代所需。5G+云+AI的方案可以在网络、算力、使用价值等方面为交通产业带来全新的价值。而关注智慧交通的持续发展,也需要关注不同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潜力。比如: 01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可规模部署的交通感知技术 在交通领域的端侧体系中,视觉、雷达、射频等交通传感器技术与算法,正在带来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实时化、全天候采集、识别、监测及安全保障。一系列感知技术的改变,将重新定义交通场景的诸多能力边界。 02 高可靠、大带宽、低延时的通信系统 交通中的联接技术正在日益重要,面向车路协同的C-V2X通信系统可以满足交通场景中人、车、路间高可靠连续覆盖,面向自动驾驶车辆提供通信支持。而下一代轨道移动通信系统与下一代航空通信系统,都将在不同领域带来智慧交通的联接升级,成为各场景交通智慧化升级的新数字抓手。 03 高可靠、开放的交通行业数字平台与算法模型 智慧交通的统筹长期发展,离不开数字平台对技术融合、行业智慧、产业标准的沉淀与复用。在这个领域,交通行业数字平台正在不断被搭建,包括云平台、大数据平台、视频服务平台、物联网平台、GIS/BIM平台等基础平台之间的协同联动,以及交通行业数据治理、主题库、专题库、数据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正在帮助智慧交通产业长期有效发展。 04 构筑基于开放创新的基础软硬件之上的行业生态 智慧交通带来的生态聚合效应与产业链优化升级,将是长效化与连锁形态的。智慧交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也将成为智慧交通建设,迈向交通强国的核心驱动力。 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交通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拐点,未来几年将会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历史上,我们的国家曾经被称为丝路上的中国、运河上的中国、铁路上的中国,那么在未来周期中,我们还将成为智慧交通上的中国。 交通从来都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命脉。而为了提升这条命脉,中国经济也会尽一切可能去创新和探索。 活动预告 2020年,华为中国生态大会进入第十年。伫立十年关口,本次大会将为您呈现全新的生态篇章。因聚而生举势而为 ——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0,“华为搭台、伙伴唱戏”的“众筹办会”模式闪亮登场,诚挚邀请您共同参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纠错与问题建议标签:华为ICT net.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report 7844 不久之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将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方针,并且对“两新一重”体系的价值给出了“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评价。“两新一重”体系包括三个建设方向: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