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人工智能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突破智能农业应用的理论、方法和共性关键技术;制造一批农业智能感知、智能控制、自主作业、智能服务等智能农业重大技术产品。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作支撑,应加快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速度、规模、效益,必须扩大和增强相关专业农业科研队伍的规模与能力。 农机装备智能化,目的是减少作业人员,提高作业质量,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站在这个角度,我省应加强人工智能农业生产主体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担纲智慧农业的主角,强化对农民应用智能化设施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开展农业智能化生产经营的能力。 记者手记 “三农”的未来大有可为 早些年,记者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农民种田之艰辛,他们的下一代都“逃离”农村,不想再像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农民。其中有这么一问:未来,谁来当农民?放在新时代的现在,智能化农机在农村广阔田野中大行其道,这话多少有些杞人忧天的感觉。一番采访下来,记者大胆在新闻的结尾写下“农民将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职业”,算是对未来农民及“三农”工作趋势的判断。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今年春耕备耕期间,各地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纷纷亮出种田“神器”,卫星定位、摄像头等一系列传导监控设备被安装在农业机械上,自动导航、作业状态监测,保障了大型农业装备的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高稳定性。 “未来智能农机的发展,需要更有效地通过数据服务来利用农业资源,换句话说,‘互联网+’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一名种粮大户对记者说的这番话,意味深长。 一位深耕农机领域30多年的专家说,在向农业现代化迈进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尤为重要。当然,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还需加强市场分析、预警等服务,加强政策性保险支持,营造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环境,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这样,才能让智能农机装备更好地助推农业现代化。 链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几年,黑龙江省大力推动“互联网+农机”,推广应用农机管理平台和智能终端,当前,该省农机物联网应用水平已居全国领先地位。 放眼全球。美国利用物联网科技开展“智慧农业”生产的水平世界领先,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和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实现了电脑控制,使得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农产品出口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