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成长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国家强盛让他们有着更高的奋斗起点,更优渥的生活环境,更好的追逐“星辰大海”的机会。如果说,“袁隆平们”是年轻人心中的道德标杆,那么“刘慈欣们”则是年轻人的领航员。 2018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将刘慈欣再次推至公众面前。作为首个斩获“科幻界诺贝尔”雨果奖的亚洲作家,无论在线下还是在网络上,刘慈欣都成为热议的焦点。而刘慈欣曾透露,参加他作品签售会的人大多是青少年。 刘慈欣的粉丝们热爱引用的评语“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出自他某部作品的序言。粉丝崇拜刘慈欣,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青年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未知领域里属于国人的探索足迹。 星空浩瀚,引路者众。截至目前,知乎科幻话题有近350万人关注,其中不仅有刘慈欣、郝景芳、星球大战中文网站长“南方战士”、北师大科幻文学博士姜振宇、《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等行业专业人士活跃在其中,也有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物理学、宇宙学、航空航天学科的博士等科学界专业人士参与讨论。中国科幻,已不是过去一小圈“科幻迷”的狂欢,而是众多年轻人的追求。 刘慈欣曾表示,科幻之所以能被大众认识,从小众文学进入主流文学,与社会的日新月异有关,以国家昌盛为基础。中国科幻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科幻电影能够与欧美科幻大片相媲美,都与国家实力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这样的状态不只存在于科幻题材。在动画电影《哪吒》大火后,《姜子牙》还将接棒,“封神榜”IP让不少人看到了有潜力与“漫威”系、“迪士尼”系等抗衡的中国神话宇宙,电影中的虚拟形象哪吒、敖丙、姜子牙在微博上纷纷斩获大批年轻粉丝。 “我们永远崇拜领航者,也永远需要领航者,带我们走向更宽阔的舞台。”一位刘慈欣的书粉说。 北京高中生张晓宇在“粉”上刘慈欣后,连带着“粉”上了物理和天文学知识。他开始搜集资料关注托勒密和哥白尼,一幅1930年爱因斯坦在威尔逊天文台访问时的照片,被他挂在了卧室的墙上。 “埃德温·哈勃的天文观测和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显示,宇宙一定是在扩张的。”这位正在上高二的“学霸”,已经立下志向好好学习,将来考取天体物理专业。他相信未来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那座天梯上,会有自己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