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执惠“文旅研习舍”线上公开课邀请到了史克浪体育创始人、董事长黄斯沉进行主题分享。本次分享中,黄斯沉对“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就体育旅游、原创赛事IP如何助力城市名片打造,进行了深度探讨。 黄斯沉表示,中国的体育IP产业链还不完善,很多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公司还处于以价格为优势的竞争状态,没有形成以技术为优势或者以整合为优势的竞争环境。他认为,好的体育IP,除了能将自身的场馆或落地的项目运营活以外,还能起到非常好的传播以及推广营销的效果。这也是体育IP的价值所在。 奥会运的大背景下,黄斯沉认为,未来三年是打造体育IP的黄金期,但 IP落地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周期深耕,才能把产业链带动,如果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运营,则不能为当地城市打造独特文化以及独特名片。在他看来,赛事IP的选择品类非常重要。IP需要跟城市体育产业链相关,同时,一定要选择有长期经营价值的IP,并且有上下产业链纵深的行业,需要结合城市的优势,以及长期运营的当地产业链,进行有效的IP匹配。 阅读之前,请先思考: 1、 奥运会背景下,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如何? 2、 体育旅游如何帮助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名片? 3、 原创赛事IP对打造城市名片有何促进作用? 以下为黄斯沉主题分享内容精编 大家好,我是黄斯沉,是BeetleSports(史克浪体育)的创始人,很荣幸能跟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BeetleSports是国内首家做自主研发体育赛事IP的公司,下面一共有数个产品线,一个是基于跑步健身领域的X-Mudder泥泞障碍赛,今年已经完成了跟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以及海外国际赛事的对接。另外一个是基于军旅运动的“勇士勋章”,今年有超过12个城市在打我们的联赛。在海外,我们还有一个新能源互动娱乐的汽车项目,预计明年下半年或后年上半年落地,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分发的比赛。
公司的板块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自主研发的IP板块;二是第三方增值服务板块,我们为许多国内外知名机构做PR还有推广营销的管理服务;三是我们自主开发的综艺制作板块,因为文体不分家,所以我们时刻在探索怎样通过娱乐放大体育的影响力。 “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来看,体育IP的发展是在2014年国家出台的“46号文”之后,迎来了相对比较广阔的前景。在这之前,中国的体育更多的是以奥运经济为核心去进行延展,相对来讲是比较职业的竞技体育产业链。 所以,当大量的资本以及大量的参与者进入到这个产业时,我们发现很致命的一点,就是中国的IP产业链还不完善,很多不同产业链环节上的公司还处于以价格为优势的竞争状态,没有形成以技术为优势或者以整合为优势的竞争环境。 实际上,如果我们去看体育IP,包括体育产业链本身,它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对比的话,美国的体育产业产生的GDP应该是中国的五倍以上,中国如果未来能像现在国家这样大力度去支持体育产业建设,未来体育产业有望达到同样的GDP占比。从这一点来看,体育IP的增值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当然,现阶段大量的体育IP投入还是基于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基础设施只是体育产业非常核心的一部分,并不代表体育产业本身。因为好的场馆和落地型产品,如果不能配套优质的体育IP进行运营,它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好的体育IP,除了能将自身的场馆或者落地的项目运营活以外,还能起到非常好的传播以及推广营销的效果。这也是体育IP的价值所在。 那么,为什么要打造体育IP?如果去看整个体育产业链的发展历程,我们对比娱乐或对比游戏,会发现,体育IP是唯一一个能够跨商业周期高速成长的产品。 比如在电影方面,如果把“哈利波特”的一部电影当成是一个IP的话,你会发现它整个生命周期大概是两年半到三年左右,也就是说,从拍摄到投入市场,从回收票房到宣发结束,大概有三年的周期。对比游戏,比如说像“王者荣耀”,这个周期大概是在7到10年左右。如果我们去看体育IP,好的IP生命周期是20年-50年,而且在这期间,它的IP价值还可以高速增长。这说明体育IP是一个非常值得长期投入的产品,而且投入时间越久,竞争壁垒就越高。 体育旅游如何帮助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名片? 在体育IP与城市的结合上,以国外很多城市为例,比如说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这种长时间打造的IP会形成一张城市名片,让这个城市在每年的某个时段,形成一个世界人民为之向往的场所。这是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产品,除了间接带动体育参与者本身以外,还带动了旅游消费,还有当地的体育产业链、体育服务等一系列环节。 可以说,未来三年是打造体育IP的黄金期,因为我们即将迎来奥运会,一个是东京奥运会,一个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创造了非常浓郁的运动氛围,所以国家对于体育行业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这过程中,怎样去做好体育产业,或者说做什么类型的体育产业适合自己的城市,这个有待深入研究。 因为体育运动科目的种类非常广,天生就有很多限制性,有些体育适合做观赏型的,有些适合做参与型,不同的体育IP适合不同的地点,以及结合不同地点人群属性的不同,实际上 IP的落地本身是需要配套运营,才能形成很好的产业带动效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引入一个国际性的足球比赛到这个城市,如果只引入一年,它对于当地产业链的带动只有一年的周期。实际上,体育IP更合适长期经营,如果要引入类似IP,最好是能引入能够永久甚至长期运营的IP,这样的话,产业链周边的服务人员可以围绕这个IP的落地,长期去打造基于当地的体育产业链,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让体育产业在这个城市扎根。 最近我们也在跟大量的城市做对接,我们发现,当地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在看待体育IP时,他特别希望能够迅速通过商业化,将IP在当地能形成一个良性的运营机制,并且减少自己的投入。但是我认为,想迅速把它商业化的可能性不高,这中间有两个悖论: 首先,优质的IP投入越多,它创造的回报就越多。很多企业抱着降低投入的想法在做IP,本身实践IP的潜力没办法得到有效开发,延展的IP价值没办法得到放大,因此,整个体育产业链没办法得到有效深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