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定了。”他的脑海里只剩下逃命的念头。求生的本能支撑着他拼命地往前跑去。坍塌的屋盖在许峰身后猛烈撞击地面,发出巨大的声响,碎落的石块射向四方。 他已足够幸运,仅全身多处擦伤,需要在留观室观察一段时间。“我出来后被120救护车拉走,其他的事情没印象了。”他依然感到后怕。 刚听到坍塌的消息时,施工人员王明亮正在出租车上,他那天休息不上班,正和几个工友出去打麻将,一位开挖掘机的工友留在工地上。 王明亮的手机响起,是留守工友在群里的语音信息,点开便传来:“(体育馆)不用拉了,塌了塌了。” 他马上拨了个视频通话过去,对方很快接通了。通过视频一看,大家都愣住了,视频中的体育馆前面两根柱子已倒下,半个屋盖已坍塌。 “完了。”王明亮说,按照前几天的情况,屋盖下面经常是十几个人同时开工。王明亮让司机马上掉头回到工地,他想着回来帮助救援,这个时候可能需要用到机械。 不断有消防车、警车来到事故地附近,救援队也已经进入坍塌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界面新闻从高处看到,在事发现场,屋盖与地面猛烈碰撞,已变形、开裂,碎石散落在周围。警方在体育馆周围拉起了警戒线,救援人员在里面搜救被困人员。陆续有伤者被抬出。16时50分许,被困的最后两名施工人员被救出,救援结束。 救援结束,消防车开出事故现场。摄影:梁宙 据深圳福田区人民政府官方微博@福田发布通报,该事故导致4名被困人员中3人因伤势过重死亡,1人右股骨上段骨折。此外,另有2名外围施工人员因骨折在医院接受治疗,2人因软组织挫擦伤留院观察。界面新闻走访获知,不少拆楼工人来自重庆。 致命的“人工氧割” 在一些从事拆楼工作多年的施工人员眼中,深圳市体育馆坍塌前,他们就看出了危险的迹象。 麦晓森在深圳市体育馆拆除项目负责“高炮”(操作拆楼机),通过大型机械向上伸出长长的机械臂,实现“高炮”拆楼。 他有20年的拆楼经验。在深圳体育馆拆除项目中,施工方采取的无人机切割方案让他感到很新鲜,但他并不支持这种拆楼方案。 资料显示,仅有四根立柱支撑起重达1600吨、1800平方米的巨大屋盖,柱距为63米。 几天前,体育馆四周的混凝土座位被拆除后,施工方便开始使用无人机切割柱子。“现场看到的无人机是有轨道的,用人工把机器安装好了,用电带动机器运动切割,不需要人来切割。”他说。 据麦晓森回忆,四根大柱子被无人机切割完后,施工人员曾尝试把体育馆拉倒,没有成功。他们又用无人机将柱子中间割出一段,想用钢绳拉出来,但建筑体压力太大,他们又失败了。 他说,无人机切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随后,施工方找来了4位专业的焊工进行人工氧割。 坍塌前的深圳市体育馆。受访者供图 在事发前几天,麦晓森曾向公司的施工人员反映过用“高炮”拆楼的方法更加安全,但未被采纳。在事发当天上午,麦晓森还曾提醒过其中一位焊工“人工氧割是有危险的”。 麦晓森坚持认为,无人机切割后不能再用人工氧割,只能用机械来拆。“我问师傅,‘你还敢用氧气烧?’他说,‘敢啊,再割掉两块都不会塌’。我说‘你不怕死’。”麦晓森说完这话,离开了施工现场。 麦晓森告诉界面新闻,自己长期从事拆楼工作,觉得工程不能那样做。“体育馆屋盖的重量太大,1000多吨,整个重量承受在这些柱子上,人工氧割会有危险,如果直接用长臂机拆除,一点一点地把钢管、支架刨掉,2到3天就可以拆除完成。 麦晓森的堂弟也在这个工程打工,他今年48岁,平时负责剪钢筋、套钢绳、拉废铁等工作,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 出事当天早上,麦晓森去工地也提醒过堂弟,“这里分分钟都会塌下来,你要小心。”麦晓森叫堂弟不要进入现场,“但堂弟还是进去了”。他的堂弟是3名遇难者之一。 事发后,施工人员对“无人机切割”方案进行讨论,一位开挖掘机的施工人员王春晓对界面新闻表示,施工方可能把无人机切割方案想得过于简单,后面越做发现难度越大。 “如果用长臂机拆除会安全很多,长臂机师傅事发前一天晚上已经来过,是带班叫过来的,但后来在方案上意见不能统一便走了。”王春晓说。 界面新闻在网上检索建筑物的无人机切割方案以及相关专利、论文等,未发现相关信息。 涉事公司3个月前疑发生3死事故 深圳市体育馆是1980年代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可容纳6000人,是当时全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体育馆。 2018年6月22日,深圳市体育中心发布将进行改造提升的公告:深圳市体育中心建成时间较长,存在设施设备老化、服务功能不足等问题,改造力争将体育中心打造成满足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专业性体育场馆。 张贴出来的公告。摄影:梁宙 2018年8月6日,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拆除工程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处理》的中标公示,中标人为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中标工期为45日历天。 这个工程项目于今年6月中旬动工,按照规划,深圳市体育中心的更新工作原本将于2020年6月完工。体育馆新建后,将从此前的6000个座位升级到1.6万个座位,相当于扩容近3倍。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经营范围包括施工总承包,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深圳市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经营范围包括环保建筑材料的研究开发及销售,建筑余泥渣土消纳利用运营管理等。 界面新闻联系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也不了解,对深圳体育中心建造方案也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