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绝杀慕尼黑》传递怎样的体育精神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3
摘要:《绝杀慕尼黑》传递怎样的体育精神-新闻频道-和讯网

俄罗斯篮球电影《绝杀慕尼黑》日前上映,引起不少人关注。这部讲述1972年奥运会男篮比赛苏联击败美国的电影,如今在豆瓣电影的评分中,已高达8.3分。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专门下发文件,希望各运动队教练及运动员观看这部电影,学习其中的精神,学习如何创造奇迹。那么,这部电影到底传递了怎样的体育精神?

本片所讲述的,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苏联男篮击败美国男篮勇夺奥运金牌的故事。片中苏联球员对于胜利的执着,以及那场精彩激烈的比赛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当时那个年代,在体操、举重、摔跤、田径(田赛)以及冬奥的项目上,苏联一直都在世界上位居领先地位。不过,在篮球领域,美国是绝对的老大。自从1936年篮球项目正式入奥以来,他们一直都垄断着冠军,且从没有品尝过失败的滋味。

当时,美国还没有安排职业球员来参加奥运会。在他们看来,仅仅凭借一帮大学生,就足以夺得奥运会的金牌。而在慕尼黑奥运会的时候,情况又有些不同。大学篮球界的天之骄子、后来的名人堂成员比尔·沃顿因为与教练不和最终退出了奥运会。此外,“J博士”欧文本来也有机会出战,但在奥运会开幕之前他刚刚成为职业球员。

即便是沃顿与欧文都不参加,只要当年美国队内选拔赛的得分王斯文·内特能够出战,他们也大有机会赢下冠军。但是,内特也因为实在是忍受不了时任美国主帅伊巴的魔鬼训练,最终退出了国家队。

没有任何悬念,美国队和苏联队淘汰了各自的对手,晋级到了最终的决赛之中。几番争夺后,比赛还剩3秒,随着科林斯两罚全进,美国男篮50比49领先了1分。随后的比赛出现了戏剧性一幕,苏联的仓促一攻未果。美国男篮在兴奋庆祝胜利,但过了一会裁判要求重赛,国际篮联秘书长威廉·琼斯放了狠话,如果美国男篮罢赛,那么就直接判定美国男篮告负。

针对是不是3秒,双方又有一些争议。最终,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叶杰什科在后场大力掷出长传球,贝洛夫力压两名防守球员博得了球权,他在进行了一下身体对抗之后将球打中。漫长的3秒钟,以这样的形式结束。51比50,苏联人反败为胜,拿到了慕尼黑奥运会男篮项目的金牌。世界篮坛霸主美国队则被挤下了最高领奖台,他们不想成为冠军的陪衬,奥运会史上首次出现亚军领奖台上空无一人的场景。

影片上映之后,越来越多观众给出好评,直呼“好看就是硬道理!”很多观众对美苏决定胜负的瞬间印象深刻,称赞最后三秒钟震撼人心。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