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重庆:体育产业如何“乘风起舞”?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3
摘要:李相博摄 这一轮增长,恰好出现在重庆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意见》)前后。重庆的思路是,围绕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

重庆:体育产业如何“乘风起舞”?

  9月17日,2018第十五届中国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2018中国山地户外运动系列赛)开赛。新华网 李相博摄

  新华网重庆9月20日电(邵以南)“培育产业生态,应着重落实在消费方式和内容上,毕竟市场是检验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能盈利才是真‘风口’。”

  9月19日晚,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协会常务理事黄晓灵对新华网表示。2天后,他将现身2018重庆体育产业博览会(体博会),参加2018重庆体育产业论坛。

  举办体育产业综合性展会,在重庆还是第一次。体育产品展示展销、体育产业交流交融、观众互动体验3大内容板块,也构成了办展的主要动机——进一步激发当地全民运动热情,促成体育消费,并为更多市场主体进入重庆搭建便捷渠道。

  “对于体育产业起步较晚的重庆而言,体博会将是一例颇具价值的观察样本。”黄晓灵说。

  体育产业固然遵循一般产业门类的普遍规律,但其固有的社会公益属性亦决定,全民运动意识觉醒,是产业价值持续释放的基础。

  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

  具体到重庆,截至2017年,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已达到43.78%,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92.7%,这两项指标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当地区县先后建成一批全民健身设施,公益性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实现了全覆盖。

  国家发改委预计,到今年底,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体育消费近1万亿,体育产业机构数量与去年相比增长超过20%,吸纳就业人数超过440万人。相较于发达国家,这些数字均具有巨大提升空间。

  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重庆体育产业的“洼地效应”,直观表现在体量快速增长。

  2017年,重庆市成功举办70余项大型赛事活动,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360亿元,增加值162.66亿元,占同期重庆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0.83%,比2015年增长17.2%,比2014年增长近40%;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数3.2万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1.7万人,人均体育消费达665.3元。

  强化体育服务业“主引擎”地位

重庆:体育产业如何“乘风起舞”?

  9月15日,2018年中国铁人三项联赛重庆站暨重庆长寿湖国际铁人三项赛在长寿湖景区举行,图为大师组男子冠军魏臣冲过终点。新华网 李相博摄

  这一轮增长,恰好出现在重庆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意见》)前后。

  “可见,具有行动指南意义的政策加持,是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构建体育全产业链生态的关键。”黄晓灵说。

  新华网注意到,“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抓住体育消费这个根本,带动重庆经济发展”是《意见》的核心内容。 重点发展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突出体育与旅游、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对体育用品业,则强调运用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引进和培育上中下游企业。同时,发挥重庆口岸平台优势,探索高端体育用品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新型服务贸易。

  事实上,在不成熟的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会远高于服务业。尽管传统体育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成长基石和物质保障,但随着体育用品和装备市场发展成熟,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社会资本和市场注意力,将会逐步转向体育服务业的建设,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变化。

  “透过20多年摸索,国内体育装备制造领域,至今仍然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微笑曲线两端基本没有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上。所以,把体育服务业作为拉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引擎’,是包括重庆在内,国内许多地方谋求‘弯道超车’的核心思路。这也将有效拉动体育装备的市场需求,倒逼品牌建设。”黄晓灵说。

  与之配套的是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杨贵山日前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就“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庆体育系统一直在积极推进。“比如下放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审权限和一般性体育经营许可,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竞赛活动审批,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体育发展,着力培育多元化备战体系,积极推动足球改革发展,等等。”

  资本布局深入“参与性体育”市场上游资源

重庆:体育产业如何“乘风起舞”?

  重庆在体育举办上正在推动赛事IP、全民参与和青少年普及、体旅融合等方面全方位发展。新华网 李相博摄

  9月15日,2018中国铁人三项联赛重庆站开赛,吸引了900多名“铁人”前来挑战。其中,多数选手来自民间俱乐部和团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铁人三项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再过一两个周期,这个项目会还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铁三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秦建秋说。

  秦建秋的乐观,源自协会实体化改革和近年来全民健身的巨大需求。据介绍,自2017年协会改革以来,拥有更多自主权的铁三协会,正在从赛事IP、全民参与和青少年普及、体旅融合等方面,全方位推动铁人三项发展。

  随着马拉松近几年的大热,部分马拉松发烧友觉得不过瘾,试图进一步挑战自我,铁人三项成为热门选择之一。秦建秋认为,铁人三项的魅力在于亲近自然,挑战极限但不单调,为了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中国铁人三项联赛2016年底应运而生。

  “联赛采取6场分站赛加1场总决赛的模式。过去协会自己办比赛,主要聚焦专业运动员和竞技,比赛场次少;现在赛事管办分离,赛事运营由专业团队负责,目的就是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秦建秋告诉新华网。

  根据重庆市体育局发布的“2018年度赛事计划”,今年共计划举办200多项体育赛事。这200多项体育赛事包含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三个类别,其中群众体育多达130余项。

  “培育壮大体育服务业,相较于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全民健身为核心的参与性体育,市场前景也许更加可观。这个判断不仅仅基于社会基础,资本可进入性更高,能够大大激发市场活力。”杨贵山表示。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根据相关部门对国内目前参与性体育发展速度,及对未来体育产业结构调整预期,预计到2025 年,参与性体育市场规模增长到3.5 万亿元左右,而这个数字目前还不到2万亿元。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