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格落实公共区域(通道、电梯、卫生间、公共淋浴间等)和公共物品(门把手、健身器材等)每日清洁消毒措施。在场次间隙,对比赛场地和竞赛器材再次进行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参照本市疾控部门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实施。 4。运动员的比赛器材、装备、衣物、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禁止与他人共用。 5。赛事工作人员处理运动员毛巾或衣物时,应佩戴手套。 6。根据赛事活动规模、项目特点、人群密度,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和防护物资。 7。赛场内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公共区域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箱,并及时清运,定期开展预防性消毒。 (四)宣传教育 1。对所有参赛人员进行防疫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并针对重点岗位人员进行个人防护、消毒程序、测温登记、异常情况处置等培训和演练,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2。在工作证件、场内标识、LED屏等醒目位置,进行防疫健康提示。同时,现场播报安全提示信息,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升参赛人员防控意识和能力。 3。在赛场醒目位置公示疫情防控责任人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 (五)应急处置 1。建立应急沟通机制。赛事主办方要加强与当地体育、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联动,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做好现场管理,配合疾控部门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 2。建立熔断机制。经属地主管部门检查,发现赛事主办方没有疫情防控方案和预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立刻暂停比赛,并要求待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办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