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一位成功体育女性的多面人生 杨扬:活得太精彩了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19
摘要:是中国冰雪运动的推动者。 提到中国冰雪运动的历史,杨扬是绕不开的名字。 作为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退役后的杨扬有了太多不同的身份:退役后她成立了自己的青少年培训机构,开始了普及滑冰培养后辈人才的工作。 她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

是中国冰雪运动的推动者。

提到中国冰雪运动的历史,杨扬是绕不开的名字。

作为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退役后的杨扬有了太多不同的身份:退役后她成立了自己的青少年培训机构,开始了普及滑冰培养后辈人才的工作。

她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副主席……与此同时,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如此“多元”的生活,如何平衡?压力是否比当运动员时更大?面对澎湃新闻记者,杨扬娓娓道来。

2002年冬奥会,中国选手杨杨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人民视觉 资料图

细致入微,帮助筹办家门口的冬奥会

2022年冬奥会举办资格花落北京之后,杨扬成为了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委员会主席,怎样帮助办好这届家门口的体育盛事,对她又是新的压力和挑战——这也自然成为了这次采访中,最先聊到的话题。

“在申办冬奥会的过程中我们就提出了‘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运动员委员会的职责则是保障运动员权益和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在筹备过程中得到支持。”

“每年我们会有两次会议,组委会筹备进展中也需要得到运动员反馈,包括对村、服务部门、餐饮、场馆等方面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去年的运动员委员会会议上,我们就提了四十多条建议给到组委会。”杨扬说。

这些建议中,有些细致到外行人很难想象。比如来自花样滑冰项目的委员赵宏博就建议组委会要备好针线——曾经国际赛事上就出现过有运动员服装突然破损,无法修补,只能贴上胶带表演的情况。

自由式滑雪名将李妮娜则建议,冬奥会进行时也最好能使用给残奥会使用的设施,准备足够的轮椅等。因为她就经历过现场受伤后轮椅不够,只能坐上超市推车的尴尬。

而在这其中,也有来自杨扬的建议,“两三年前我曾经带着孩子,作为国际滑联的代表去到当年夺冠的场馆,想寻找当年的痕迹但是找不到,很多东西只能留在记忆里。”

“所以我就提出,建议在比赛场馆留下奥运参赛运动员的名字,获奖运动员留下手印等。这对于运动员非常有意义,对于后来的观众来说也能看到非常具象的东西,想起2022年的辉煌时刻。”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女性运动员,杨扬也考虑到了很多“妈妈级”选手以及工作人员的需要,提议重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服务,也得到了组委会的考量。

“筹备一届奥运会是非常复杂的工程,要调动所有资源来保障,不管是衣食住行、保障交通、场馆建设都需要考量。不过我们有了2008年的成功经验,保障工作是很有信心的。”说到这,杨扬的脸上满是笃定。

当然,作为曾经的运动员,杨扬也依然关注着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一举一动,并且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近几年尤其从平昌冬奥开始,欧洲的势头很猛,竞争的队伍多了,越来越激烈。(平昌冬奥会)从整体成绩来说确实不如前几届好,之后整个队伍也在做调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队员能够起来,同时老队员也能够保持他们的状态。”

“希望老队员能够有机会调整,就像皮筋一样,如果长期绷着关键时候就会脆弱,但如果有松有紧把握好节奏,到了奥运会就能够发挥很大作用,尤其是像武大靖、韩天宇这样经验丰富的队员。而年轻队员就是往前冲,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惊喜。”

杨扬在第五届世界反兴奋剂大会上发言。人民视觉 资料图

任职多个国际组织,动力是热爱

据杨扬透露,虽然一些场馆建设工作因为疫情的关系而一度停滞,但在疫情缓和之后,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得到恢复,目前看来如期完工没有太大问题。

“准备工作做了一些调整,比如一些测试赛,有的延期有的取消了。等到场馆在八月份正式完工后,单项组织会来作验收认证,之后就进入各项目的测试赛,虽然有一些延误,但目前还是按照原计划有序地往前推进。”

而关于北京冬奥会筹备的工作,并非当下杨扬所承担的唯一职务。

以退役之后的工作丰富程度论,杨扬绝对算得上中国运动员中的佼佼者。在退役的2006年,她就进入了国际奥委会,并在2010年正式成为委员。

妇女体育委员会、宣传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道德委员会、市场开发委员会、奥运项目委员会……多个部门都留下过她的身影。除此之外,她还在央视担任过两年的嘉宾主持。

2018年她从国际奥委会委员任上卸任,如今她又有了一个新岗位——去年11月份,她当选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副主席,并于今年1月,在瑞士第一次以副主席身份参加了执委会议。

能够在众多的国际组织中工作并且得到外界的肯定,和杨扬自己保持学习的态度分不开。

“面对新工作,每次都很忐忑,觉得自己能干好吗?工作起来就像上了马达,好在我的身边都是专家,自己通过学习很快能进入角色。”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虽然是在国际组织担任了官员,事实上却是没有工资可拿的,面对繁琐的种种事务,唯有对体育本身的热爱能成为最大动力。

“一个是保持热情,才能长期去做义务的工作;其次你要发自内心相信自己的工作,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做到一些改变、一些推进,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认可。”对于冰雪和体育的热爱,在杨扬心里一直燃烧至今。

事实上,比起当初做运动员时候的辛苦,杨扬觉得当下的压力也并不是那么可怕,“肯定还是当运动员(更累)。这是不一样的压力。那时每天的压力不单是成绩,每天训练过鬼门关,也是挺痛苦的一件事情。”

“回到正常人的状态,你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工作、母亲、妻子、女儿,需要把这些角色平衡好,而且以前有很大的团队支撑你,而现在你要去支撑别人。”

杨扬带孩子运动。

关注“熊孩子”,也是她的工作

如今坐在澎湃新闻记者面前的杨扬,少了一些当年冰场上的霸气,更多了一分职场女性沉稳干练的气质,不过一开始就为人所喜爱的笑容一直保持到了现在,经过时间沉淀更多了一丝温和与亲切。

44岁的她,莫名会有一种自己一直没有长大的“错觉”,“可能是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工作上的)困惑,一直在学习,所以感觉自己一直长不大,我也特别幸运自己能一直成长。”

事实上,杨扬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被动”的人,从小就被家长“放养”的她,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在没有外界催逼的情况下努力。

“我们小的时候是散养大的,父母比较忙,孩子就完全放任给学校,学校竞争也没那么大压力。而自己从小就会有这种向上和竞争的意识,内在的驱动力比较强,会主动去学习努力,打磨自己的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