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福建篇:潮涌八闽 帆起东南(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1
摘要:除了旅游,铁路加快了福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焦。今年6月,搭乘“中远之星”轮从厦门登陆的台湾货柜,转乘中欧班列启程前往莫斯科。这是厦台客货滚装航线首次携手中欧班列,实现了将台湾货物经厦门发往俄罗斯,

  除了旅游,铁路加快了福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焦。今年6月,搭乘“中远之星”轮从厦门登陆的台湾货柜,转乘中欧班列启程前往莫斯科。这是厦台客货滚装航线首次携手中欧班列,实现了将台湾货物经厦门发往俄罗斯,打通了又一条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

  说了铁路,我们再去看看桥。大家可知道目前全国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是哪一座吗?答: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但正确答案,目前全国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在福建,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它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峡大桥。它所在的平潭海峡,是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曾被称为“建桥禁区”。据统计,平潭海峡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最大浪高有9.69米。

  主持人:连线央广记者万存灵,让她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建这座桥到底有多难?建设者们又是如何创造性的克服难题让大桥建设顺利进行的?

  万存灵:前几天去采访的时候,乘坐工程直升梯上了这里的航道桥,走在桥面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强烈的风能将整个人吹得摇摇晃晃。曾经参加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工程师田东说,6年前刚来到就发现,这里海况远远超过想象,有时一周才能运送一次补给,吃着带海水味的白菜、头枕着听着波涛和发电机声入睡是常事。生活上的困难是小事,工程上的难题才棘手。台湾海峡是世界上著名的黑水沟,而平潭所处的位置是世界三大风区之一,除了风大、浪高、水深、涌急、潮汐明显外,海底复杂的地质挑战更令施工人员“头痛”。大桥的总工程师王东辉说,这里的海上波浪力相当于长江上一座同样条件下桥梁的20倍左右,如何降低波浪力对大桥施工及运营期间安全影响,团队里的工程师们想了不少办法,经过潜心研究,大桥建设者们首次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4.5米直径钻孔桩,同时主研发了世界最先进的新型液压动力头钻机,最终解决了这一个难题。目前大桥已申报了12项专利,这些将为今后的跨海峡工程积累宝贵经验。

  主持人:未来大桥通车以后,将会给平潭带来哪些改变呢?

  万存灵: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福平铁路的控制工程。目前,大桥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9月份最后一座航道桥合拢,11月底跨海大桥具备铺架条件。福平铁路计划明年10月具备开通条件。其实在2009年之前,平潭进出岛只能依靠轮渡,从福州去平潭一趟就要花费大半天。每逢“十一”等节假日,轮渡的排队时间可能需要5、6个小时,福平铁路建成后,平潭往返福州市区只需半小时内,两地实现“半小时生活圈”。同时作为合福高铁的重要延伸,福平铁路对构建北京至平潭的快速铁路通道,未来,从北京可以乘坐高铁直达平潭。国际旅游岛平潭搭乘铁路前往国内各大城市将不再是梦。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两头链接着福州和平潭岛,而平潭岛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这里有“丽娜轮”、“海峡号”客滚船往来于台北、台中、高雄。台湾的水果、农产品早上采摘后,下午就可以抵达平潭。

  在福建沿海,往来于海峡之间航线还包括厦门到金门、福州马尾到马祖、福州黄岐到马祖、泉州石井到金门这4条“小三通”客运班轮航线。还有5条闽台客滚航线、两条闽台货滚航线、12条闽台海上集装箱航线和31条闽台海上不定期散杂货运输航线。

  如今,闽台海上直航已成为连接两岸人员往来、经贸合作的重要通道。尤其是“小三通”客运航线,已成为海峡两岸最省时、最经济、最便捷的通道。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福建篇:潮涌八闽 帆起东南


下党乡(央广网发 吴圣锦、魏苏熙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率先率领当地人民开启了脱贫攻坚的征程,提出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四下基层”和“坚持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重要扶贫理念。就在两周前,习近平总书记还给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在信中,总书记提出,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主持人:连线宁德台记者魏苏熙,苏熙,你曾多次到下党乡采访,现在的下党乡都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魏苏熙:感觉每次去下党都有看到下党的变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交通条件的改善。第一次去下党采访大概是在五六年前,当时的进乡公路还没有修好,现在下党乡开通了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铺上了沥青路面,道路平坦舒适。另外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下党变美、变热闹了。沿路的旧民房都进行了翻新,沿岸木栈道也在建设当中,还建起了许多漂亮的民宿、农家乐、茶馆等等,游客也多了起来。在采访村民时还了解到,以前这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机会也多了,大家都愿意回来,扎根自己的家乡。  

  除了旅游,下党的茶产业也是非常地有特色。这里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当你定制茶园后,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或回看茶园和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制作到成品包装全过程,利用互联网让藏在深山里的下党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680亩的扶贫定制茶园,让茶农每年每亩茶园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村财增收10万元以上。  

  如今,下党乡以绿色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廊桥古民居及红色传承为特色,正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习总书记给乡亲们的回信,也让乡亲们更加坚定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走好具有宁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福建篇:潮涌八闽 帆起东南


古田会址(央广网发 福建画报社供图)

  近年来,福建老区苏区面貌焕然一新,老区人民也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数据显示,福建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110万人,到2018年已经减少至465人。央广记者张子亚、福建台记者刘学曾赴福建三明、宁德等地的老区的县市采访,一起通过他们发来的录音报道来了解一下: 

  “常口村的环境能给我们评价一下吗?”游客:“很美,很美。山美,有水啊,人很热情……”夏日,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青山环抱,游客熙熙攘攘。而在二十多年前,常口村里连个路灯都没有,没有任何产业,村民只能种着一些水稻、烟叶,守着青山绿水过着穷日子。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