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德育基地及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活动讲实效、重过程,力求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参加、获得体验、受到教育。 学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清洁校园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靠大家,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杜绝乱丢乱扔行为。 清明节,学校带领学生到鳌园进行扫墓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生为烈士敬献亲手制作的小白花、花环,诵读清明诗词,表达了对烈士深深的敬意和无限的怀念。学校结合实际,精心策划组织庆六一活动,让学生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体验到童年生活、学校生活的乐趣,爱生活、爱学习、爱家乡的情感也同时得到激发。 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进课堂、进头脑。校园广播站、LED屏幕、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的演讲等各种平台,积极宣传、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氛围。 通过学习雷锋、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并签名寄语等主题活动和“文明小白鹭”等志愿者活动,学生学会了奉献、学到了负责任、学会了爱党爱国爱民,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理想的人、有民族自豪感的若水少年。 在积极开展校园活动的同时,学校也加强法治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法治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杜绝不安全隐患。邀请法治副校长到校举行安全教育讲座。加强行政领导、教师值日工作,确保学生在校园内能安全活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各班通过“说悄悄话”、谈心、评语改革等诸多形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人格,全面落实心育“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提高育人效果。 以“社团品牌”拓宽德育发展 万物生长,离不开水的润泽;人要生存,离不开谋求社会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在芸芸众生里,每一个人都是人生大舞台上的扮演者。学校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不妄自菲薄;问心无愧,做更好的“我”;让人生大舞台因为有了“我”的加入而更加精彩,从而抒写不悔的人生。 滨水学校立足学生未来发展,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体现“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精神,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竞争奠定基础。 学生社团文化覆盖面广。如:文学社、探索发现社、陶笛社、陶艺社、舞蹈社、篮球社、健美操队、合唱社、国学社、书法社、棋类社等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从学科上看,活动不光有语数外等学科,还有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从形式上看,大部分活动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社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以特色创品牌,打造了“三张名片”,让特长学生有了更多发展机会。 “清水之韵”健美操队是学校的第一张名片。“流水不腐”的勤劳、“滴水穿石”的坚持引领着队员们在各种赛事上屡创佳绩,获得全国奖项6个、省级奖项14个、市级奖项36个、区级奖项11个。在2017—2018全国啦啦操联赛中获国家级别冠军和第二名,在2018中国体操节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中,获国家级别冠军。 学校的第二张名片——美术组水拓画工作坊同样硕果累累,2018年7月,获得市中小学艺术节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当年10月底代表厦门市参加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被推荐报送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第三张名片——足球社团近年来也迅速崛起。共有低年级和高年级3支球队,除学校的足球教练外,还聘请了外籍足球教练。足球队顽强拼搏,充分体现了水的坚毅、团结、上进等美好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别奖项21人次,省级33人次,市级98人次,区级464人次。 以“家校社”形成德育合力 教育不仅在于课堂之上,也在于家庭、社会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力量对学生细心呵护、多加关心,同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垂范榜样,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以引导,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 学校与滨水社区开展项目共建工作,优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育人网络,通过社区教育、家长学校、家委会等组织,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补充,形成德育合力,提高育人实效。 定期举行家委会换届活动,改革家委会制度,确保年级家委会每个班都有一名代表,学校家委会每个年级都有一名代表,切实将家委会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落到每个年段、每个班级。完善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制定每学年家访方案,做到全员家访、多学科家访、校级领导家访,尤其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对其进行多次家访,指导家教工作。 发挥法治副校长、德育基地和村委会的作用,密切联系,共商教育对策,结合实际情况请法治副校长到校举行法治教育讲座。 壮大家长志愿者“爱心护岗”队伍,呼吁全员参与。校园周边交通在学校、家委会成员、部分家长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下得到很大改善,拥堵、逆行情况鲜少发生。在此基础上,学校倡导所有家长志愿者加入到这个团队,每人每年付出半小时,在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方面为学生保驾护航,效果显著。 丰富假日小队活动,融入主题式教育。由家长参与的假日小队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反馈良好,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使孩子和家长之间有了更深入的沟通,一举多得。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给各年段制定教育主题,让家长在选择活动场地时有所参照,力争在这9年时间里让每一次假日活动都变得愉悦而有意义。 一直以来,学校遵循教育教学和人的科学发展规律,广泛涵养优质教育资源,营造和谐人文氛围,追求师与生、教与学、人与校的和谐;以若水文化为依托,促进学校人文精神的提升、教学相长的整合、人情校景的融合。 未来,学校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创建若水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学校,助师生共同成长,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学校。 (颜东升 王 莹 陈亿珍)
[责任编辑:杨凡、怀初侠]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