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厦门的鼓浪屿,有一家91岁高龄的钟表店“盛昌钟表行”,这家店在1928年开办,历经风雨,是厦门驰誉的老字号,有着得多使人走神的故事。
2017年的炎天,盛昌钟表行迎来一位外国仆人——克里斯蒂安。他来自南非,是一名学习影视的学子,到钟表行是为了实现一部微电影《抒发》。微电影陈说的是盛昌钟表行一位名叫李欣的修表匠的人生故事。这部微片子获取中国金鸡百花片子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节优秀作品奖。
把克里斯蒂安和盛昌钟表行联系在共同的是一个叫作“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妄想”项目,由北京都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撒播研讨院、会林文化基金主理,每年邀请100位本国青年来中国拍摄记录短片,让外国青年经由实地体验与拍摄来体会中国。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看中国”工程恰是把外国青年与中国青年、中国文化宰割在共同,为外国青年切身感到中国供应了平台。这不仅梗概添加友谊,促退中国同世界列国的相关进行,有了助于推动共创人类社会丑恶将来。
“他影响的是一群人”
回想起2011年第一届“看中国·本国青年影像计划”举办时的征象,北毂下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撒布钻研院院长、“看中国”工程开创人黄会林仿照照旧蜻蜓点水,“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来自美国的青年们不绝不肯上车,而是东瞧瞧、西看看。问他们为什么不走?他们说,你们怎样会有这么今世的航站楼?”
美国青年的这一疑问让黄会林甚为感慨,“在他们眼里中国事落后的、神秘的。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落差如斯之大、误解如斯之深,对中国文化熟识根本上是空白的。”
自2011年起,中国文明国际传达钻研院间断8年举办“看中国·本国青年影像管理”,邀请差别国度的青年来中国,在中国青年一对一的募捐下,进行文化体验与影像创作。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有不一定难度的,好比汉字难转达,中国话难学习。以是咱们决定用影像的办法来撒播中国文化。”黄会林显现,影像撒布不只是要把中国本身拍摄的影片带到国外,还要请外国青年来中国拍摄,让他们的眼睛与镜头来看中国,感知中国。
“看中国”是文明体验工程,退出项方针本国青年每人在华期间要实现一部短片的拍摄,长度在10分钟摆布。这部短片要在外国青年来华的着末一天在拍摄地展映,之后便带回各自的国家去放映。
“每一个来列入工程的青年,面前有他的家庭、亲友和同学,他影响的是一群人,改变的是与他相关的一群人对中国的认识和意识。”黄会林说。
“看中国”的项目由小缓缓变大,第一届只有来自美国的9团体,到第三届就有来自5个国家、4所高校的24位青年来参与,第四届则有8个国家、8所高校的58位青年插手。从第五届最先,每年就有100位支配的本国青年加入,这些青年的国籍与所属高校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8年光阴,来自55个国度的508名青年,在中国24个省市共拍摄实现507部“看中国”记实短片,这些影片在脸书、推特、YouTube等国外Internet平台上被少量观看、转发、批评,并在美国罗德岛电影节、中美片子节、萨拉热窝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片子节等赛事上斩获100余项国外外奖项。
今年,第9届“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打点”曾经提议,约50位本国青年已离开中国拍摄短片并展映。未来数月还将会约50位本国青年来到中国,实现体验中国文明的拍摄之旅。
|